威宁“五个强化”助力党员教育培训
作者:马关响 时间:2018-02-26 阅读:291
本报讯(通讯员 马关响) 去年来,威宁积极探索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机制,在强化培训保障、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和培训载体作用发挥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四型”培训,从而创新全县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举措,推动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工作。
强化“五个保障”,实现“全覆型”培训。
强化组织领导。县级党委高度重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按照上级相关工作要求,按年度及时印发了《威宁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将其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专人负责,作为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召开1次以上联席会议,安排部署、指导协调、督促检查党员教育培训工作。
强化经费保障,每年把机关事业单位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纳入企业预算。通过税前列支、党费拨返、党员自愿捐助等途径,多渠道解决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党员教育培训经费。
强化师资保障,按照“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原则,选聘党校教师、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等担任专兼职教师。注重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五老”作用,鼓励建立党员教育培训志愿者讲师队伍,逐步建立开放式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实现优质师资资源共享。
强化教材保障。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充分运用好开展领导干部上党课、巡回报告、举办培训班等工作中的一些好素材。重点开发和编制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符合基层实际、简明通俗、好学管用的“乡土教材”“双语教材”和“特色教材”。探索创建“农家书屋”,充分发挥图书、报刊在党员教育培训中的作用。
强化制度保障。建立党员教育培训管理考核机制,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党员党性定期分析、“述学、考学、评学”等制度,严格加强党员教育培训的管理。健全党员教育培训登记制度。形成培训教育方式、内容与提升受训人员素质有效结合,实现了覆盖全部党支部、党员的“全覆型”党员教育培训。
2017年度,县、乡、村三级共计开展党员培训教育600余期,培训党员干部10余万人次,覆盖全县27443名党员,实现了培训教育全覆盖。
强化“五个突出”,实现“重点型”培训。
明确对象,因村施教,把教育培训主体根据一定标准细分干部党员群体、流动党员、学生党员等不同群体。
强化突出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结合实际,每年确定一个培训主题,对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集中轮训。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维护和谐等能力的培训,努力建设一支发展型服务型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强化突出新党员培训。采取分级负责的形式,组织开展1次新党员集中学习培训,帮助党员从思想上入党。
强化突出流动党员培训。根据流动党员特点,按照“一方隶属、多重管理”,流入地为主、流出地配合的原则,采取建立流动党支部、建立农民工服务中心、建立流动党校、开展送教上门等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
强化突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员培训。对非公企业党员,重点围绕强化职业道德,提升综合素质,促进技能进步,立足本职岗位当能手、作贡献等,采取集体学习、实体培训、网络培训等方式,对党员开展岗位成长培训。(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