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2-26

威宁“五个强化”助力党员教育培训(上接一版)

作者: 时间:2018-02-26 阅读:166


 (上接一版)
  强化突出致富带头人党员培训。结合党员创业带富工程,把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纳入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雨露计划等。
  2017年以来,全县共计开展深度贫困村党员干部培训15期,培训3228人次;通过“走出去”方式培训党员干部2000余人次。
  强化“五个教育”,实现“复合型”培训。
  坚持“内容实用、制度健全”的工作宗旨,党员教育培训内容不拘于“口号式”“灌输式”教育,而是把党员教育在主题教育下进行人文化延伸,从显性教育向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培训,引导党员站稳立场,守住底线,心存敬畏,抵御诱惑,补好精神之“钙” 和信仰之“魂”。
  强化道德品行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共产主义道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扎实开展“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诚心献给他人、爱心献给社会、信心留给自己”“五心”教育活动。
  强化党章党史教育。把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和必修课,深入开展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党史国史、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引导党员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要求,加强业务技能教育。
  强化纪律作风教育。加强群众路线教育,持续整治“四风”,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党的纪律教育,重点抓好民主集中制、组织生活会、请示报告等制度的学习教育,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引导党员自觉遵守党的纪律。
  强化政策形势教育。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重大部署、重大决策、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的教育培训,引导党员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主基调主战略、“5个100工程”“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等重大决策部署,更加自觉地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中发挥积极作用。
  “五个教育”大力引导和坚定了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切实提升了党员干部的业务技能,帮助党员优化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培育“复合型”党员人才。2017年举办村级党员干部、驻村党员干部培训班15期,培训极贫乡镇干部1094人次,村干部2000余人次,驻村干部(第一书记)300余人次,为全县628个村(社区)全面发展提供了复合型人才保障。
  强化“五个载体”,实现“高效型”培训。
  坚持“创建平台,方便高效”的原则。继续强化传统教育载体作用。充分运用好包括党刊、党报、党员电化(远程)教育等载,调度好全县各级党组织征订党报党刊工作,积极开展党员教育培训。
  强化党校阵地作用发挥。整合利用党员教育培训阵地,充分发挥县委党校在党员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基层党校要把党员教育培训作为主要任务。
  强化远程教育作用发挥。围绕“五个100”工程培育一批核心站点,积极探索“民生视频进村寨”,拓展远程教育功能。选优配强乡镇远教专干和站点管理操作员,对学用转化工作进行指导和辅导。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每年对远教专干和站点管理操作员轮训一遍。
  强化道德讲堂作用发挥。结合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党员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突出抓好党员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不断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和道德修养。
  强化新兴媒体作用发挥。各级党组织通过网络媒体开展教育培训,充分运用“云”载体,特别是引导广大党员通过中国组织人事网、贵州党建云、毕节组工微信等平台进行学习。
  通过有效整合,广泛运用培训载体,切实调动了党员积极性,提高了党员教育活动参与率。为有效解决基层党员干部工学矛盾,提高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提升基层党员干部抓经济、抓发展的能力,引导和形成了高效便捷的党员培训教育模式。
  2017年以来,全县共成立新时代农民脱贫攻坚讲习所676个,培训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45余万人次;依托乡镇“周末党校”,培训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3.5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