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村庄的蜕变
作者:夏超 时间:2018-02-26 阅读:219
一座村庄的蜕变
——猴场镇格寨村产业发展见闻
记者 夏 超
近年来,猴场镇格寨村以塘约模式为样板,采取“合作社+村+农户+资金”的“3+X”的运作方式,以“三变”模式引领全村发展苹果、樱桃产业,成为当地乡村振兴、农户脱贫致富的典型示范村。
将军岭下话发展
二月,春暖花开,猴场镇格寨村集体活动场所的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连日来,村民们积聚在广场上,畅谈村庄的发展变化,积极为村庄未来发展献言献策。
“我叫宫厚军,有知识,懂电脑,会技术,成为理事会成员,我将为全村的发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贡献力量。”这是格寨村村民宫厚军被群众选举为印落福地农业合作社理事时说的话。
格寨村是威宁“三变”改革的示范基地,村“两委”按照“三变”改革措施,引导村民以土地流转、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的方式,结合实际情况,以“塘约模式”为样板,采取“合作社+村+农户+资金”的“3+X”运作模式,村民们积极以土地、资金入股。各家各户零散、荒置的土地变成了资产,资金变成了股金,农户变成了股东。
杨从林是合作社的理事之一。自从去年投入80000元股金入股合作社后,杨从林几乎每天呆在苹果、樱桃产业园里,管理土地、修整果树、招呼村民成为杨从林最在乎的事情。
“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发展有带头人,群众有智慧,村庄有财力,村民懂技术,我们完全不用担心发展不起来。”杨从林说。
据了解,格寨村全村总共362户人,今年357户农户选择入股合作社,其中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52户206人。目前全村入股资金180余万,融资3500万元,入股土地面积9855亩,完成8000亩精品苹果、樱桃种植面积。
今年,格寨村进一步完善合作社运作模式,积极采用现代化生产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提高苹果、樱桃产业管理水平。按照“配备先进技术、打造精品亮点、劳动科技进步、推进果业升级”原则,积极推行无公害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全面落实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实现了土壤无害化,生产无害化,产品优质化。
村庄展现新面貌
在格寨村的山坡上,一条上山公路已初见雏形,几台挖掘机正在山上作业。据了解,这里将建成一个集采摘观光、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园。
目前,整个村的土地和荒山全部纳入合作社范围,并计划实施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逐渐恢复生态植被,山上种各种水果打造成采摘观光园,山下建设种植培训中心、农家乐等各项配套设施,整村推进,整村打造。
“我们村要在山顶打造一个观光园,并争取早日完工,让小村落面向大市场,所以过完春节后,园区就马不停蹄地开建。”村支书唐克举说。
生态观光园目前已建成8000多亩以樱桃、苹果为主的产业种植面积。
印落福地合作社理事长杨华向记者介绍,建立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初衷是通过合作社带动村民种植经济附加值高的作物,就是为转变村民们的思想观念,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调整产业结构。在改变村民们观念的同时,增加他们的收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在山上,我们以种植苹果、桃子、李子为主,实行封山育林,在山脚,我们就种植苹果和樱桃,针对较肥沃的土地发展一些有机蔬菜,丰富观光园的水果和蔬菜作物种类,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采摘。”杨华说。
据了解,观光园建成产生收益以后,格寨村357户每一户人均将有3万元以上的收入。
“我们力争在明年实现分红,力争在三年以后可以每亩地分成在1500元以上,第五年以后我们的想法就是,力争每亩地分红要在5000元以上。我们合作社每一户入股人家收益平均要在3万元以上,” 杨华说,“我相信格寨村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绝对不是空话。”
农民有了新身份
格寨村通过改革发展特色产业,摈弃了传统的产业发展方式,全村的土地变成了果园,格寨村苹果基地把农户变成了技术员,村民告别了以前的农耕方式,顺利地从农民变成工人,有了相对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为了能把苹果规模扩大,打造属于格寨村自己的品牌产业。村“两委”专门去外地聘请苹果种植技术专家到基地,通过理论培训和现场教学的方式把技术教授给百姓,还组织了200多名群众到县农牧局进行技术培训。现在,格寨村的村民们已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隔三差五便到村活动室学习。
家在格寨二组的杨志贵是最早一批从外回来的工人,也是果园的第一批技术管理能手。
“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密植增产观念,加大减伐力度,改善果园通风条件。加大有机肥含量,改善土壤环境……”在苹果基地,技术管理人员杨志贵正在对做工的群众进行任务安排。
苗木移栽、肥水管理、剪枝等苹果管理技术杨志贵无一不通,在苹果园上班,结束了在外打工的日子,杨志贵如今每月收入5000元。
“回到家乡之后,不仅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还能照顾孩子和老人。”杨志贵说。
李义华也是基地的一名技术工人,职责和杨志贵一样,负责果园管理、技术指导以及安排工人作业。印落福地农业合作社落到了格寨村之后,让李义华从格寨村一名普通农民蜕变成技术指导员,如今每月收入在4000元左右,全家4口人不愁衣食。
如今,在猴场镇格寨村的苹果基地内,年用工量上万人次,常年有100多人稳定的在基地就业,每人平均每天70元的工资。如果技术学得好,管理办法学习得到位,就能像李义华一样,成为基地的管理人员。这样的方式,不仅带动了农户的积极性,也激发了他们致富的动力。
一个特色产业合作社,一个观光园,充分利用了农村资源,不仅给农户们带来新的技术,也解决了当地百姓就业问题。
如今的格寨村,村庄发展有方向,群众致富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