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2-26

阳关山之“变”

作者:唐爱梅 时间:2018-02-26 阅读:218


 阳关山之“变”
——草海镇阳关山百姓脱贫记
实习记者 唐爱梅


  “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这是一度时期草海镇阳关山人们生活困境的真实写照。
  草海镇阳关山三面环水,只有一条通向外界的路。曾几何时,这里的人要划船才能出去一趟,走水路、穿湿鞋,生活十分艰难。
  但这里的人们并没有自暴自弃,反而更加坚定了摆脱贫困的信心。男人们学手艺,做水泥工、电工、焊工、装修等,从不怕苦不怕累;女人们去城里做销售、当服务员……
  如今,阳关山的人们用自己的双手摘掉了“穷帽子”,迎来了新生活。
 
  生活之变:从“酸汤包谷饭”到“满桌子佳肴”
 
  “我们家最穷的时候,一家人喝酸汤、吃苞谷饭,要不就是烧几个洋芋,生活十分艰难。”阳关山村民管洪梦说。
  苦难的日子说也说不完,但是今年春节,管洪梦却明显感觉到家里的生活发生了新变化。
  “快到过年那几天,我妈每天都背着背篓去县城里买东西,买了水果又买蔬菜,买完蔬菜又买零食。我爸爸居然还买了8元钱1斤的苦瓜,要是以前那是做梦也不敢想的。”管洪梦兴奋地告诉记者。
  在管洪梦的记忆里,他们家每次过年都很“简单”,洋芋丝、洋芋片、洋芋饼,变着花样的出现在年夜饭的菜单里。
  管洪梦吃惯了“洋芋年夜饭”,但他也会好奇超市里包装精美的零食是什么滋味。
  “以前家里面穷,什么都买不起。”他笑着说。
  “徐福记糖、苹果、甘蔗、柚子……我最喜欢吃这个砂糖柑,因为这个最甜。”管洪梦一边细数着家里备下的水果零食,一边吃着砂糖柑。
  “这几年生活好了,过年的时候什么都买点,孩子们爱吃什么就买什么。以前最怕的就是过年,因为穷得连过年钱都没有,孩子们要衣服买不起,压岁钱也给不起,好几次过年孩子都会因为压岁钱少委屈得哭了。”回忆过去的艰难生活,管洪梦的母亲孔令芝有些难过地说。
  管洪梦的母亲是一个制作美食的能手。麦芽糖、小粑粑、凉粉等威宁美食全不在话下。
  今年春节,她不仅购买了许多年货,还做了很多美食。除夕那天,一家人忙碌了一整天,直到晚上7点,才把美味佳肴端上饭桌。
  一家人围坐在香喷喷的年夜饭桌旁,管洪梦笑着说:“现在的生活太好了,真是想吃什么就有什么。”
 
住所之变:从“土房子”到“小洋楼”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杜甫疾呼的心愿,同样是现在很多人的愿望,一间房子,点亮一盏灯,灯下一家人团聚,那是多么的温暖。
  如今要说脱贫户生活的最大变化,还是“搬出了泥墙房,住进了小洋楼”。
  管洪队家的老房子和新房子挨得近,老房子是爷爷那辈用黄泥“夯”起来的,没有粉刷就在里面住了几十年。老房子里面因为长期烧柴,已经被熏成了一片黑色,而且出现了很多裂缝。
  “以前我家房子开裂得最厉害的时候,人直接从裂缝进进出出。 夏天下雨时屋子里全是水,冬天盖了两床被子冷得跟没盖一样。”管洪队说
  如今,走进管洪队家的新房子,“宽敞、干净、整洁、温暖”的新房子却让记者羡慕不已。记者看到,新房子的墙面上洁白如雪,客厅里还做了电视背景墙,每一间卧室都做了柜子,烤火炉也从原来的炭火炉变为了更为方便的电烤炉,他们一家人围坐在考炉旁话家常,其乐融融。
 
出行之变:从“划木船”到“开小轿车”
 
  阳关山三面环水,很长一段时间出行只能靠划船。草海水位低的时候,就穿着胶鞋沿着水浅的地方走水路。
  “以前上学的时候我们都是走水路,裤子、鞋子经常是湿的。”管洪梦回忆说。
  忆往昔再观当下,变化是有目共睹的。摩托车、面包车、小轿车成为了如今阳关山人的日常出行方式,进城早已不再用步行了。
  “我是做门窗、户壁装修,安装铝合金门窗、卷帘门的。为了方便,两三年前买了一辆拉货的小货车。”村民管洪广说。
  当问及收入时,管洪广笑着答到:“一年十多万还是有的。”
  去年,管洪广又买了一辆十几万的小轿车。“小轿车出行的时候方便些,偶尔还能拉着媳妇娃儿去县城吃顿饭。”管洪广笑着说。
  然而,即使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阳关山人依然没有忘记誓要改变贫困的初心。
  天还没亮,47岁的管庆全就已经起床收拾好,吃过妻子为他准备的早餐,出门做工去了,和他一起去工地上的还有七八个年轻人。
  “生活好了也不能闲着,还要为新生活继续奋斗呢。”管庆全微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