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
作者:李玉荣 时间:2018-03-02 阅读:198
本报讯(记者 李玉荣) 近年来,威宁按照“市场导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规模发展、示范带动、提质提效”等原则,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促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农民增收步伐。
建立全产链发展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中药材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延伸附加值。培育壮大已经入驻企业,增强对全县中药材产业的带动作用。积极引进中药材种植企业新建基地,示范带动中药材种植。发展药农直接面对医药公司的生产模式,从而提高药农的经济收入利益最大化。鼓励合作社与农户订单发展中药材,开展多形式的产销对接。
建立品牌效应提高知名度。以“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农产品公共品牌为统领,依托威宁中药材资源优势,扎实推进种植规范化、加工现代化、产品品牌化、营销市场化进程。发挥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作用,积极申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名优品牌,全面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充分挖掘“威宁中药材”的文化内涵,扩大品牌宣传,促进名牌中药材的形成。重点围绕“三品一标”和“三品战略”,把威宁的中药材建立成为全国无公害、绿色、有机的中药材重要集散中心,引导贫困地区建立中药材产业全过程溯源体系,增强品牌效应在市场中的占有率,提高销售的附加值,增加药农的收入。
建立立体化营销渠道。建立威宁中药材发展专班和中药材产业联盟,整合中药材产业相关资源,致力打造产、学、研、流通与应用的全产业链,利用大数据资源,建立中药材电商营销渠道,线上线下共同发展,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支持中药材产学研一体化协作机制。
培育一批市场主体引领发展。建立相对完善的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培育一批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药农经纪人、药农带头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对贫困户的带动作用。引导医药企业设立“扶贫车间”,开展产地初加工、仓储物流等,吸纳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建设现代化中药材专业物流集散中心,扶持有条件的中药材流通企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