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不可失
作者:李玉荣 时间:2018-03-13 阅读:219
“鸡”不可失
——威宁着力推进生态家禽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记者 李玉荣
早春时节,走进威宁华曦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蛋鸡养殖场,只见工人有的在给蛋鸡添加饲料,有的忙着捡拾鸡蛋,一幅繁忙的生产劳作场景跃入眼帘。
威宁华曦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2017年贵州省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之一。据了解,目前每天生产鸡蛋10万个,收入达6万元,有效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群众脱贫攻坚。
这是威宁抢抓“鸡”遇,积极发展生态家禽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典型代表。近年来,威宁紧紧围绕“上规模、调结构、提品质,强龙头、创品牌、占市场,促脱贫、带农户、增效益”的要求,加快生态家禽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2017年,威宁家禽存栏284.54万羽,同比增长28.49%;出栏260.36万羽,同比增长35 %。
目前,威宁紧紧围绕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公共品牌为基础,以威宁鸡等地方特色家禽品种作为重点发展产品,着力打造威宁优质、安全、特色生态家禽品牌。以地方特色养殖场建设和全县疏林地、荒山草坡资源为支撑,以家庭牧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为抓手,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家禽产业,努力提升全县绿色农产品社会知名度,增加市场销售份额,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不断做大做强产业,努力助力脱贫攻坚。
据了解,2018年威宁计划生态家禽出栏达250万羽,新建或改扩建原种场1个、扩繁场1个、家庭牧场50个、规模养殖场15个,产值达到3.16亿元,减少贫困人口4.193万人,人均收入1431元以上。为了目标的实现,威宁多措并举,着力推进生态家禽产业发展。
健全良种繁育体系。立足地方特色家禽种质资源,加强对威宁鸡保护与开发,大力实施品种优化、品质提升、品牌创建的“三品一标”战略,建立种鸡场、扩繁场、商品场等配套的生态家禽良种繁育体系。完善家禽技术创新支撑体系,促进家禽科研、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家禽育种和良种繁育技术含量。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方式,对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给予倾斜和配套支持。
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强生态家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实施专业化生产、标准化养殖、规模化经营,积极推广林下果园、茶园养禽,探索构建现代山地生态循环养禽业。扎实推进“三品一标”认证认定工作,以地方特色品种为重点,完善地方优势特色品种、企业生产技术规程、生态放养等标准,健全生态家禽产业技术标准体系。
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重点对养殖基地配套设施、种群扩繁、疫病防控、技术指导、产品认证、品牌打造和渠道建设等加大支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种苗采购、疫病防控、技术服务、质量监管、品牌建设和市场销售等服务,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农村“三变”模式经验,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农户”“政府+龙头企业+家庭牧场”“合作社+贫困农户”“村集体+贫困农户”等产业模式,引导贫困农户通过产业发展、土地流转、就近就业实现增收脱贫。
推动屠宰加工体系建设。制定完善生态家禽定点屠宰规划,推行“规模饲养、定点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制度,加快推进生态家禽定点屠宰和白条禽上市,建成生态家禽屠宰场。加大对产业链条完整、加工基础较好、初具品牌效应的重要产区和重点企业的扶持,重点打造家禽深加工企业。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夯实动物防疫基础,健全县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快村级兽医体制改革,支持动物防疫专业合作社等第三方机构开展兽医社会化服务,健全完善覆盖乡镇、村组的专业技术服务体系。
加快推进市场体系建设。建立生态家禽集散配送中心,完善产品检疫、宰杀分割、分级包装、储运保鲜、冷链物流、质量监管、电子商务、市场信息等服务。依托政府平台公司,加强与商务、教育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全面推进生态家禽产品进学校、进单位、进医院、进国企、进社区。以企业为主体,在对口帮扶城市、重要目标市场设立威宁生态家禽产品展示体验中心或专销区。鼓励依托贵农网、淘黔宝、京东、天猫、淘宝、京东、善融、融E购等电商平台,拓宽市场营销渠道。
加大品牌营销推广力度。着力培育打造威宁鸡生态品牌,实现以威宁鸡为重点的生态家禽品牌产品,提升在华南、华东、成渝等重要目标市场占有率。大力培育发展一批企业品牌,支持企业、合作社参与省级以上名优品牌(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等)评选认定工作。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以奖代补、产业扶贫基金、一次性财政投入和金融信贷等多种形式,重点支持家禽产业发展助推精准脱贫,主要用于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工屠宰、渠道建设、品牌营销等方面。
完善金融保险扶持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效应,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通过贴息补助、风险保证、融资担保等方式,撬动金融资本加大对生态家禽产业支持,主要用基地建设、良种繁育、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品牌推广、渠道建设等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