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3-16

村民致富的引路人

作者:马召凤 时间:2018-03-16 阅读:233


 村民致富的引路人
——记黑石头镇坝口村党支部书记尤光正
记者 马召凤


  “做好村干部该做的事,只要有心做,村干部的工作不难。”
  初次见到尤光正,是在一张由乡镇通讯员发过来的村干部抗洪救灾的照片上。照片里,尤光正个子矮小、清瘦,一双过膝的黑色水鞋,正双脚站在泥水沟里指挥着村民搬运被大雨浸泡的家俬。再一次见到尤光正,已经是几个月后的一次农业技能培训大会上。这一次,尤光正站在村民中间,滔滔不绝,向村民传递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方向和辣椒的栽培技术,他依然清瘦,却在无形中给人传递着力量。
  54岁的尤光正是在2004年开始担任村干部的,最初是村里的村主任,到了2010年,村民们又选举他为村里的村支书。尤光正刚刚到村里帮忙的时候,坝口村还是一个清贫的小村庄,没有电,也没有路,有的只是越种越难种的土地,村民们带着贫穷偏安一隅,日子越过越寡淡。
  1998年,是黑石头镇坝口村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坝口村通了电,原本落后的小村子有了让其他村落羡慕的内容。也因为通电这件事情,让坝口村的村民记住了尤光正,那时候的尤光正年轻,刚刚成为村里的委员不久。那时候,城市里的夜晚已经灯火通明,而在农村,家家户户都还离不开电池手电筒。那一年,尤光正在村委会上提议,申请让村里把电接通。村里商讨结束之后,剩下的是一连串的申请和动员。先是上面的申请迟迟批不下来,再就是村民们不愿意缴纳每户386块钱的费用。当时,村里其他人对于通电这件事情并没有尤光正积极,这样下来,他成了不归家的人,一边是忙着申请补资料,一边还要不断地在百姓家里游说。两个多月之后,这项惠泽当地400余户百姓的民生工程终于动工了,尤光正组织村民们投工投劳把一根根电线杆从山底运到山头,从村头运到村尾。几个月后,这个曾经一到晚上就黑黢黢的村子开始了有了清晰明亮的万家灯火。
  村民们说,尤光正喜欢“找茬”,总是能找出村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电通了,村里那条土路成为尤光正的下一个目标。2001年,适逢党的政策好,兴修乡村公路。刚一听到这消息,尤光正就递交了修缮村里路的申请。很快,申请得到回应,村子里的这条困扰了村民出行的路终于动工了。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尤光正白天动员群众让地修路,晚上查看路基,监督工程质量。村民们调侃说:“5公里的路啊,怕是哪里都有他的脚印哦。”那段时间,只要晚上看到有人打着手电筒在路基边上走,不用猜都知道那就是尤光正。不久之后,路修好了,曾经困扰着村民出行的这条路成为了村民幸福感的来源之一,就像一条播撒幸福生活的玉带沿着村子蜿蜒穿行而过。
  2010年尤光正成为坝口村村支书之后,他又开始把目光瞄准了村里的经济发展。上任没几天,他就跑遍了全村所有的地方,实地考察各地产业发展,最终定下了“烤烟打基础,特色产业广开路,生态保护来帮扶”的发展思路。
  这年春天,尤光正在号召村民种好基础支柱产业烤烟发展的同时,积极带着村民发展种植辣椒,把种植辣椒当成村里新产业发展的另一后起产业。2010年,坝口村的经济产业只有烤烟算得上有规模。为了能带动村民科学种植烤烟,尤光正总是在威宁县城和村子两地之间跑来跑去,一到威宁就一头扎进书店里头看书。他后来在讲习所讲的种植技术大多来源于那几年在书店的苦心钻研。
  在定下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之后,尤光正带着当地的一些村名代表到云南去考察学习辣椒种植,在云南一个叫做大井乡的地方,尤光正深深感叹经济发展的差距,坝口村当时只有几百亩烤烟,收益也很有限。而在云南大井,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相互促进,百姓稳定增收生活富足。考察回来后,尤光正就带着村民开始规模种植辣椒,辣椒产业从最初的100亩发展到今年的500亩,不仅如此,坝口村在发展辣椒产业的同时,还积极的带动百姓种植不同种类的经济作物。今年,坝口村还种植了花椒400亩、苹果1000亩 、核桃400亩,原本一个落后的小村庄发展成为产业发展兴盛,经济不断向好,百姓生活逐渐富足的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