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3-16

种猪养殖户陈顺红的创业故事

作者:唐爱梅 时间:2018-03-16 阅读:590


   “品种老化、落后是现在威宁生猪养殖的现状,我想通过努力,把威宁的生猪品种改良推向一个更高的起点。”谈起生猪养殖,陈顺红说道。
  在毕节职业技术学院上学时,陈顺红就对生猪品种改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毕业之后,陈顺红来到草海镇东山村做兽药师,但他心里仍对种猪品种引进和改良念念不忘。
  “踏实肯干有韧劲”是周围人对陈顺红的一致看法,事实上,陈顺红还是一个具有冒险精神的人。创业的念头在他的心里萌芽,并一天天成长起来。
  2016年年底,陈顺红离开了从事十余年的兽药师行业,回到高坡村,建起了友华种猪场,成为威宁第一家进行种猪养殖的专业户。
 
技术、人才助推生猪品种改良
 
  “种猪养殖和生猪品种改良在整个威宁来说还只是刚刚起步的阶段,但这背后有着非常好的市场前景。”陈顺红说。
  看到种猪养殖和生猪品种改良背后巨大的市场,陈顺红建起了友华种猪场。竣工后,他从云南、四川等地买进了100多头新品种种猪。
  “与威宁传统的生猪品种相比,新品种猪‘两头大,中间小;吃得少,长得多’,属于‘瘦肉型’,肉质较好,适合做火腿、香肠、腌肉等加工产品。在养殖上也节约了成本,同时还提高了养殖户的收益。”谈到新品种猪的优势,陈顺红很有自己的一套。
  有了优质的种猪,怎样充分发挥其作用?陈顺红率先使用了人工授精技术。
  猪的人工授精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配种方法,能最大程度地提高优良种公猪的利用率,加速猪群的繁殖改良。使用人工授精技术,可以适当减少种公猪的饲养数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饲养成本。此外,人工授精技术还能有效地控制自然交配所带来的传染病。
  从繁育效率、品种控制、节约成本等方面来说,人工授精都比自然交配更有优势。
  “人工授精工作已经开展了很多年,但是普及率较低,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当地能繁母猪数量不多,另一方面是因为老百姓思想较为保守。”陈顺红说。
  为了在各个乡镇普及人工授精技术,改变农户旧有的养殖观念,发展二元母猪。陈顺红一方面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另一方面组织在各个乡镇开展养殖技术培训会。通过这种方式,让农户免费学习到先进的养殖技术,带动一批想养猪、养得好猪的人,循序渐进地推进威宁生猪养殖的品种改良。
  有了先进的技术,还得有专业的人才作为支撑。
  “母校知道我在做生猪品种改良后特别地支持我,还专门派相关领域的老师下来为我们进行为期两年的技术指导。”陈顺红说。
  目前,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和友华种业达成协议,友华种业将成为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的实习基地,校方会定期、定量派相关专业的学生前来进行实习。理论与实践碰撞出的火花,照亮了生猪品种改良的未来之路。
 
技术分享播下致富的种子
 
  “促进生猪品种改良,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修建友华种猪场,一方面是为了圆梦,另一个方面也是想给周边的老百姓带来一些效益。”陈顺红说。
  带动当地百姓科学养猪,走上致富之路,陈顺红付诸于实际行动。
  在陈顺红的组织下,友华种猪场多次作为主办方,在岔河、牛棚等地开展养殖技术培训会,现场为农户们解答养殖难题,传授先进的养殖技术和饲养管理模式。
  为了更好地推广新品种母猪,陈顺红还在全县范围内组建了26个技术服务站。通过技术服务站开展培训宣讲,循序渐进地改变养殖户的旧有观念,带动农户们来养新品种猪,从而推动整个威宁的生猪品种改良。
  “我们在友华种猪场内建立了精子站,采集精液,将优质的种公猪精液免费赠送给愿意养新品种猪的贫困户,并提供免费配种服务。”陈顺红说。
  据陈顺红介绍,精子站建成后,将定期把优质种猪的精液运送到技术服务站,每个技术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会选出3家贫困户来,为其免费赠送种猪精液。届时,将有78户农户从事种猪养殖。这些农户又将辐射附近村民,预计一年之后全县养殖新品种猪的农户将达到900余户。第一批农户养殖种猪的数量都在5头以上,饲养新品种种猪,农户预计每年可增收3万元左右。
  “除去饲养成本,一头二元母猪带来的利润在7000元左右,利润比原来高多了,脱贫致富有希望了。”计划养二元母猪的村民张艳华笑得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