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3-19

威宁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作者:李玉荣 时间:2018-03-19 阅读:246


   本报讯(记者 李玉荣) 近年来,随着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生鲜农产品的产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全社会对生鲜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威宁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全县冷链物流配送短板,快速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减少农产品流通损耗、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保障居民消费安全。
  提高冷链物流覆盖面。在果蔬主产区建设或改建一批具有分级包装、预冷仓储、初级加工等功能的气调库和冷藏保鲜库。在禽蛋、肉类主产区建设或改建一批具有集中屠宰、肉类排酸、预冷加工等功能的冷藏、冷冻保鲜库。围绕县内主要农产品交易市场和集配中心,扩建现有温控设施,建设一批规模较大、带动较强、覆盖较广的农产品冷库。
  打通低温运输全链条。鼓励贵农网等重点物流企业、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购置冷藏运输车辆,大幅度提升县内冷链运输能力。推进种植生产基地、农贸市场与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库存资源,开展共同配送,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对农产品产量小、分布散的地区,支持冷链物流企业购置移动式冷库,延长果蔬保鲜期,实现全程低温运输。
  培育壮大冷链物流企业。根据全县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的新形势、新要求,重点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经营效益好、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企业。强化资产重组与战略合作,拓展冷链物流服务网络。
  搭建大数据信息平台。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依托,运用大数据手段,将生产、加工、流通数据资源有效整合,建立集信息发布、全程温控、车辆跟踪、货物查询等功能为一体的冷链物流大数据平台,逐步形成立足全县、辐射川滇黔结合部的冷链物流信息网络。
  建设冷链配送终端。围绕城市消费需求,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冷链配送+智能提货”的生鲜农产品零售直销模式发展,缩短中间流通环节。采用“农户+流通企业+消费者”的模式,整合现有社区各类公共资源设施,统筹改造或新建一批生鲜自提柜、社区生鲜店、生鲜直销车等,实现城市大型社区冷链配送终端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