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贫困
作者:何欢 叶启伟 张飞 时间:2018-03-19 阅读:241
“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聚焦贫困村”大型纪实专题系列报道( 5 )
鏖战贫困
——访黑石头镇深度贫困村四营村
记者 何欢 叶启伟 通讯员 张飞

四营村大蒜基地大蒜郁郁葱葱

四营村大蒜基地大蒜郁郁葱葱
在黑石头镇四营村文化小广场,村民柏应平正把刚刚免费领取到的几捆花椒树苗捆在摩托车上,正准备带回铜厂组分给村民们种植。
“包谷洋芋种了大半辈子,也穷了大半辈子,花椒产量高、价格好,大家都愿意尝试一下。”柏应平领到政府免费发放的花椒树苗兴奋不已,他觉得,村民们贫困的原因是产业太单一,且经济价值不高。
“贫困人口较多、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单一、群众发展意识淡薄。”村支书浦省军一句话总结了四营村贫困的原因。四营村是黑石头镇的深度贫困村,全村有383户1618人,其中贫困人口就有160户647人。
改善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成了四营村脱贫摘帽的最大希望。于是,四营村开始了一场与贫困的鏖战。
产业扶贫是脱贫的关键,四营村首先把重点放在产业结构调整上。2017年,四营村采取“村社一体”模式,成立四营村鹏浩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县地税局协调资金购买16000斤大蒜种免费发放给四营村群众种植,由合作社建设140亩大蒜基地,辐射带动全村种植大蒜200余亩。
记者近日采访时看到,在四营村金家大地组,连片的大蒜基地里郁郁葱葱,大蒜长势喜人。虽然今年是第一次种植大蒜,但就目前的长势和价格来看,种植大蒜的几十户农民可望在往年的基础上增加一倍收入。
浦省军算了一笔账:“大蒜成熟后老百姓返还1斤大蒜种,我们继续分发给其他贫困户种植,其余的以每斤10元收购。一亩预计能产450斤大蒜,除了返还的部分,村民自家还有360斤可以卖,单靠种植大蒜,一亩地就有3600元的收入。”
按照县乡的统一规划,今年四营村计划调减玉米种植面积800亩,村里把调减下来的土地规划种植中药材、经果林和烤烟,种植苹果900亩、花椒600亩、核桃400亩、党参200亩、魔芋200亩、烤烟360亩,经果林不但可以绿化山头,还有经济收益,中药材产值都在玉米的两倍以上,烤烟种植能让群众增收180万元左右。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激发起全村产业发展活力。
除了种好土地,一些村民也开始发展养殖,多渠道增加收入。全村养猪2000多头、牛170多头。金家大地组村民浦应国在家门口建起圈舍,养牛9头,一年纯收入就有四五万元。
产业发展渐有起色,通组路也在如火如荼修建。在金家大地组,一条长3.7公里的通组路正在施工建设,村民们正忙着砌路肩、抹路面、做防滑……再过一个星期左右,一条平整的水泥路将串联县道和村里的几个自然村落,解决村民们出行难的问题。
“以前的泥巴路,路面太窄,只够摩托车和拖拉机勉强进出,一到下雨天什么车就都别想进村了。”浦省军说,四营村共有11.6公里通组路,月底就要全部修好,以后轿车也能开村里,更方便了村里的各种农产品出山销售。
四营村铜厂组和吊岩组石漠化严重,两个组是易地扶贫整寨搬迁的村寨,全村三分之一的贫困人口都在这两个组。这两个组搬迁到县城,村民们将彻底告别“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生存环境,到城里开启崭新生活。
行走在四营村,除了如今便利的交通、渐有起色的产业,更打动人心的,是干群坚定发展信心的脱贫故事,是群众脸上洋溢的灿烂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