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3-22

“向天再借一双眼”

作者:杨静 沈光勇 时间:2018-03-22 阅读:306


 “向天再借一双眼”
——许忠祥身残志坚勤养蜂的不屈故事
实习记者 杨静 本报记者 沈光勇



许忠祥



许忠祥一家与泉发村党支部书记、驻村干部在一起聊蜜蜂养殖


  “妈妈,我的眼睛好疼。”
  这是四十二年前发自一位三岁小男孩拼命的哭诉,这是来自威宁大山深处一次无奈的揪心呻吟。
  这位小男孩名叫许忠祥,如今已是45岁,1973年出生于石门乡泉发村。三岁时,因患“大火眼”病发烧脱水导致眼角膜脱落,双目失明。从此,无尽的黑暗陪伴着许忠祥。
  他虽然不见光明,心里却藏有一股永不服输的斗志。
  “向天再借一双眼,身残志坚干一回。”如今,当年那个“问天不应,求地无门”的失明小男孩,凭着一份生的希望和坚劲,养殖了6箱蜜蜂,还动员了周边20余户人家,依靠县残联和当地政府的帮扶,成立了泉发残疾人养蜂协会,众志成城,风生水起。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儿啊,爸再也照顾不了你们了,我……”这是许忠祥在这人世,听到父亲撑足最后一口气的不甘撒手与亲情告别。一句话,成了有与无、生与死的离别转折。
  当时,许忠祥兄弟跪在父亲床前,默默守在父亲身边。他并没有哭,父亲去了另一个世界,那里有圣国天堂,可以完成他生前没有完成的梦想。
  平静的日子总是不长,老天就像跟许忠祥开了一个玩笑。2014年,他敬重了一生的父亲离开了人世。
  “好像一切都是在做梦一样,我老觉得父亲还在身边,因为我看不见,所以我不相信父亲已经离开。”看到许忠祥悲伤的样子就能知道,他是多爱自己的父亲。
  据许忠祥回忆,父亲当时苍老不清的语言里饱含着不舍,真正让老人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和哥哥两个残疾兄弟了。大哥许忠才是摔坏了头的半残废人,许忠祥则一辈子双目失明。
  在兄弟二人心中,其父许本文无疑成了心中的精神支柱。据许忠祥破碎的记忆,其父于1951年入伍参军到十八集团军二十四师服役,昌都一战和平解放西藏后,继而转入地方建设,后因贵州兵身体素质好又自愿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于1957年退伍回乡,担任过地方机干民兵连长。
  “父亲虽然不识字,但是教了我们弟兄俩不少做人的道理,生前一直让我和哥哥做好人、行好事。”在许忠祥兄弟的眼里和心里,父亲永远是高大的,每每说起父亲,许忠祥满满的自豪感。
  “假如上天能再给我一双眼,我一定会好好照顾父亲,不让父亲担心和失望,更不让父亲遗憾九泉。”许忠祥一边说一边泣不成声。
  如今45岁的许忠祥,因为双目失明,因为自己是一个残疾人,甚至连娶媳妇的念头都不曾有过,只说“家境不好,又是残疾,只怕对不起别人”。
  许忠祥说,父母倒是为了他的婚事操碎了心,但在一声叹息之后,也给了他足够的空间和自由,从来不曾逼婚或要孙子。
  采访进行到一半时,许忠祥很激动,摸索着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小的残破的包裹。翻开几层,露出了几枚因时间长而破旧的功勋奖章和纪念章。
  “这是父亲一辈子的荣耀和辉煌,更是我和哥哥一辈子的鼓励和支撑。”许忠祥说。
 
身残志坚学艺生存
 
  许忠祥因为双目失眠,从小不曾念过书,也因此受到同龄小伙伴的嘲笑,但他并没有因此而“破罐子破摔”,而是身残志坚,拼命找出路。
  童年的阳光,青年的梦想,壮年的拼搏,许忠祥以别样的方式,证明了一名盲人“野白合也有春天”。
  30岁时,他在别人的帮助和介绍下,报名到按摩学校学习按摩技术,学成后先后在六盘水、毕节、遵义和贵阳等地做过按摩师,并于2007年取得初级按摩师资格。
  2008年,他们在遵义的房东再也不愿意租房给他们,无奈之下按摩院散伙,他不得已只能在街上游荡。
  屋漏偏逢连阴雨。许忠祥失业之后,家中又传来母亲突然病逝的消息,失业的打击和失母的噩耗让他心力憔悴。
  回到家中料理完母亲的丧事,许忠祥本来准备继续出门再做按摩师,可是父亲又病了,他不得不继续留在家中照顾父亲。
  “走不开了,哥哥在大跃进时期背泥舂墙,从土坯墙的第九板上摔了下来,伤到了脑神经,偶尔痴痴呆呆的,嫂子忙着照顾他和小孩,腾不出手。”许忠祥说。“自从母亲病逝后,父亲又病重,全家的生活重担就压在了我的身上,一家人都需要自己来照顾。”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许忠祥外出打工做按摩师的想法实现不了。可是,一家人还要吃饭啊,又要保障生活开支,还要负担父亲昂贵的医疗费。
  2010年,走投无路的许忠祥选择了挖煤,跟着村上的人去煤矿做拉夫。活路虽然苦,但一家人的生计也算又有了保障。
  “日子总算好起来了,我只希望父亲的身体能够好起来,一家人能开开心心的过下去才是最重要的。”这是许忠祥2011年的愿望。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在家里一守就是好几年。

问蜜蜂要第一桶金
 
  父亲、母亲相继逝世后,家中亲人只剩下大哥一家三口了,还好大侄子已经长大,可以和许忠祥一起承担家庭重担。
  “2015年,政府给了危房改造款2万元,我自己投工投劳把家里的房子翻修了。”许忠祥说。
  本来要继续出门务工的,但厄运又继续纠缠着许忠祥。这一年,他又患上了牛皮癣,不仅自己痒得难受,而且还会传染人,就算出门打工也没人要了。
  “我知道,我不能有一趟没一趟的在外面飘了,只有自己创业才能让自己好起来。”许忠祥说。
  2017年,许忠祥有事没事就与周边养蜂的人聊天,还免费帮忙打理,目的是为了学习养蜂技术。一来二去,他也开始渐渐迷上了养蜂,更希望通过养蜂让自己富起来。
  说干就干,他花了6000元买了6桶蜂,还成立了泉发残疾人养蜂联合会,带领村里20余户人家,依靠县残联和当地政府的帮扶,开始了养蜂事业。
  “现在,市场上一斤蜂糖可卖120元,平均一桶蜂可产10斤蜂糖,一桶蜂一年平均可获利1200元,只要我们继续做好,相信脱贫致富也就不远了。”许忠祥说。
  在许忠祥的带动下,村里养蜂的人也变得多了起来,村民赵德亮、赵德玉、胡绍军等也纷纷买来蜜蜂,在自己家边养了起来。
  “许忠祥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虽然他是一个残疾人,但创业发展意识很强,在他身上看见的,是很多健康人都没有的冲劲和毅力。”泉发村党支部书记宋冰说。
  “许忠祥有毅力、有思想、有干劲,他给年轻一辈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泉发村驻村干部何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