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3-23

松棵村调整产业结构开启致富之门

作者:唐爱梅 时间:2018-03-23 阅读:223


 
耕地机正在耕作烟地


大棚育苗

春分时节,傍晚时分走进小海镇松棵村,耕地上的沟龚打得整整齐齐,套种的绿肥和小麦郁郁葱葱,暖橘色的夕阳将黄土地衬得愈发生机勃勃。夕阳西下,耕地机还在“轰隆隆”地耕地,所过之处,尘土飞扬。
  李世光老人站在路边观赏这繁忙春耕的景象,看着耕地机来来回回地耕地,欣慰地感慨:“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
  李世光老人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漫步在乡村公路上,看看沿途的风景。哪里的路修的不平整?哪里的地容易被水淹?李世光是最清楚的。今年61岁的他,见证了松棵村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他回忆,以前松棵村的村民家家户户都是种苞谷、洋芋,这根本就赚不到钱,村民的日子过得很艰难,走进松棵村,能感受到的只有穷。
  现在大不一样了,村民们找到了致富门道,家家户户赶着种植烤烟,转眼间,烤烟成了村里的“主业”,耕地机、拖拉机等农耕工具成了村里最常见的东西,村民们也靠着这一片片的烤烟过上了好日子。
  李世光老人指着村口的展示牌,颇有些自豪地说:“我们村今年要种4500亩烤烟,播种面积在整个小海镇是最大的。”
  在松棵村,家家户户都种烤烟,多的四五十亩,少的也有十多亩,村民们笑着说,烤烟的价值比苞谷洋芋高出了许多。
  据烤烟育苗基地负责人李爱文介绍:“一般种十多亩的烤烟能净赚五六万块钱。”越来越多的村民依靠种植烤烟富裕了起来。贾登良就是其中一位,见到他的时候,他正从烤烟地里回来,开着拖拉机,他把拖拉机开到烤烟育苗基地里,熄了火,跳下车来与记者拉起了家常。
  贾登良从2011年开始种烤烟,这些年来,贾登良家的收入靠着烤烟种植噌噌地往上提高。去年,贾登良种植烤烟的收入就有20万元。
  他笑着说:“挣得当然比种苞谷洋芋多得多了,洋芋几角钱一斤,但是上等的烤烟一斤就能卖到18元左右”。
  在松棵村,种植烤烟不仅成了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而且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每到烤烟种植、采收烤烟的时候,“工人”都十分抢手,“要提前去打招呼,不然请不到人的”,这是村里种植户的共识。
  来到位于松棵村英雄组的烤烟育苗基地,29700盘烤烟苗在大棚内整齐地摆放着,烟苗都冒出了绿芽。
  松棵村不仅积极种植烤烟,还在村里推行“合作社+烟农+企业”的模式,建立“烟区”经济带,扩展烟农收入渠道,推进烟区烟农脱贫致富。
  在烤烟下部烟叶采收结束之后,全村将在烟地里套种50亩茄子、50亩白菜。茄子亩产2000元,白菜亩产2400元,这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将进一步提高烟农的收入。
  松棵村还将通过合作社,积极引导烟农建立“以烟为主”的耕作模式,配套种植绿肥、蔬菜、萝卜等产业,增加烟农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