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3-27

水潮村村民种植半夏拓宽致富路

作者:唐爱梅 时间:2018-03-27 阅读:294


 
群众在摆放半夏种子

春分时节,走进双龙镇水潮村,村民们正在忙着种植半夏,打沟、放种、施肥等一系列播种程序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
  挺拔的包谷杆、多姿的洋芋花,曾是这里最常见的风景。但水潮村调整产业结构之后,种植苞谷、洋芋的村民渐渐少了,种植经济作物的村民多了起来。
  苞谷、洋芋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但是却没让村民们摆脱贫困富裕起来。要脱贫致富,需要寻找新的发展门路。
  赵才保是水潮村勇于探索发展门路并获得成功的第一人。
  “我从小就跟着父亲种植半夏,到现在少说也有30年了,算是村里比较有种植经验的了。”赵才保笑着说。
  赵才保是水潮村的半夏种植大户,也是第一批种植半夏的,现在规模一年比一年大,成了第一批富起来的人。
  去年,赵才保种植半夏50亩,再加上收购半夏初加工后出售,净赚了60万元。看到半夏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不仅让赵才保更加坚定种植半夏的决心,还让他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他的经历成了村民口耳相传的励志故事。
  种植半夏开始在水潮村掀起了一股热潮,村民们都争相种植,多的有六七十亩,少的也有两三亩。如今半夏是抢手的“金疙瘩”,但在几年前,这里的村民还戏称半夏为“败家子”。
  “以前村民们种植半夏,种植成本高,利润空间小,基本上都是亏本的,所以村民们把半夏称为‘败家子’。”赵才保解释道。短短几年,半夏是怎样从“败家子”变成村民们脱贫致富的“金疙瘩”的呢?
  原来,种半夏有很多的“讲究”。赵才保介绍道:“半夏种植首先要保证种源好,现在我们用的半夏种主要是野生种驯化,驯化后的半夏种就称为第一代,第一代和第二代产量都很高,但是越到后面产量就会越低,所以半夏种一定要不断地更新。”
  除了要保证优质的种源,在管理技术上也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为了把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传授给村民,2015年时,赵才保和村里的23位半夏种植户联合组建了专业合作社。此后,他们以合作社为平台,为村民提供优质种源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到了采收的季节还以市场价收购半夏,同时设定保底价,确保老百姓的利益,为老百姓提供销路,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我们经常去外地的半夏种植合作社考察学习,每次考察结束之后回到村里,就赶紧把村民们组织起来,把学习到的东西教给他们。”赵才保说道。
  合作社经常把村民们组织起来,为他们传授半夏种植技术。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仅提高了村民们的农业种植技术,也在无形之中增强了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
  村民冷贤江就是去年种植半夏脱贫的,他一直苦于没有发展的门路,了解到半夏种植之后,又看到村里很多靠着半夏种植富起来的乡邻,冷贤江就下定决心种植半夏。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第一年的艰苦摸索,冷贤江种植半夏的纯收入在5万元左右,终于摆脱了贫困。
  “很多村民通过我们合作社的技术培训学会半夏种植,去年,我们合作社至少带动了40户贫困户摆脱贫困。”赵才保说,“为了保证优质的种源,合作社从四川购入半夏种,村民们可以用原来的老品种来兑换,可以用市场价购入,也可以在种植前领取在收购的时候扣回。”
  有了优质的种源,村民都笑着说:“这半夏种一斤要挖五斤哩。”对比种植苞谷洋芋,种植半夏每亩能增收5000元左右。
  半夏种植不仅拓宽了水潮村村民的致富之路,也为水潮村的村民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家里也是闲着,出来做工还能挣点零花钱”,今年56岁的陶珍粉笑着说,她一直辗转在村里的几个半夏种植基地打零工,像她这样在村里打零工的村民还很多。
  半夏种植是每年的三月到四月,采收是在每年的八月,播种和采收都需要大量的工人,播种的工钱为80元一天,采收的工钱更高一些,一年下来,许多村民打零工收入在5000元左右。半夏种植不仅成为水潮村村民致富的新门路,也带动更多的人动起来、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