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3-27

从调减到调优

作者:陈美群 唐爱梅 时间:2018-03-27 阅读:195


 从调减到调优
——盐仓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助农增收
记者 陈美群 实习记者 唐爱梅

  红土绿树间,坡耕地一层叠着一层,土地并不肥沃,这是盐仓镇黎坪村映入眼帘的第一景。
  在盐仓镇,这样的村很多。老百姓主要以种玉米为主,经济农作物种植较少,低产和经济效益低是致富的瓶颈。
  如何打破瓶颈向“贫”要“富”,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老百姓种植思路是关键。
  2018年,盐仓镇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切实调整结构、优化布局,进一步做好减少传统农作物种植面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数据显示,经过土地确权数据统计,盐仓镇现有耕地面积10.5万亩,其中坡耕地居多。
  如何在并不肥沃的坡耕地上把产业结构调优。
  “盐仓镇2018年确保完成2万亩的玉米调减规模。为确保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顺利开展,由相关技术人员划定区域,制定方案。调减的土地根据小区气候的特点分别种植马铃薯、绿肥、白菜、萝卜、经果林、中草药、动物饲草料等经济作物。”盐仓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黎坪村的春耕有了变化,在坡耕地里,干群齐心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春风行动,利用春耕时节,连片种植500亩玉皇李。
  “我们以前都是种苞谷,种了也就是自己吃和喂猪,一年苦到头没得盼头。今年政府说栽玉皇李比种苞谷划算,我们高兴,我家栽了8亩。”黎坪村村民毛群姐背着孙子一边挖坑一边说。
  黎坪村4组村民邓广平说,他家种了6亩玉皇李,树苗是林业局免费发的,每年每亩地还有240元的退耕还林补偿,自己准备在经果林里套种魔玉和黄豆,他认真算了算,在李子未挂果之前套种每年就有2000元以上的收入,李子树3年就挂果,第5年就盛产了。
  邓广平感叹道:“政府的思路就是比老百姓的思路好,我们致富有了盼头,这个日子过着也有信心了。”
  盐仓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时,为了解决老百姓销路难的问题,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利用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组织农户采取生产技术服务、合同收购、订单生产的方式建设原材料生产基地,形成产、供、销一条龙。
  同时,盐仓镇发挥本地原有的小微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作用,通过企业和合作社的平台,引导农户种植、养殖短期高效产业。
  此外,该镇将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标准化基地建设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按照农村“三转三变”改革要求,以“公司+集体+农户”等方式将资金、项目、土地等方式进行入股,按入股份额进行分红。农户不仅能发展种植获取收益,还能通过入股的方式得到分红。
  据了解,盐仓镇强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措施,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组员的农业结构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和计划,抓好产业布局规划,做好农民宣传发动工作,落实政策,落实资金,全面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确保农业产业结构从调减实现调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