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3-28

不思量,自难忘

作者:杨昌雷 时间:2018-03-28 阅读:202


   戊戌年正月二十日凌晨,在经历几年的病痛折磨之后,二舅安详地离开了人间。
  对于二舅来说,或许离开是对他的一种解脱。
  二舅在几年前就被查出患有肺癌,但因心态保持较好,平安地度过几个春秋。但近一两年来,病情加重,生活极为不便和痛苦。每次回老家看到他,喘息得特别厉害,饮食也很差。去年清明节放假的时候去医院里看他,身体瘦弱了很多,说话都很吃力,看着尤为让人心疼。可我们对这一切却爱莫能助,无法为他分担丝毫的痛苦。
  工作以来,能回家的时间总是很少。每次回去,都会抽时间先去看看他,生怕错过每一次就再没有机会了。果真,最后一次见他是今年正月初一晚,走亲戚回来路过大院,进屋再去看了看他。清瘦的脸,眼窝深陷,身上只有点皮包着骨头,整日倚在床头不能走动,完全没有一个正常人的模样。看着他的样子,我无言相慰,只是在心里默默祈祷,愿他能好过一点。虽然我知道,属于他的日子不多,但心里还是期望有奇迹的出现。
  奇迹还是没有出现,我们只能遵循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接受二舅离开人世的这个现实,愿他在天堂没有病痛折磨。
  得知二舅的离开,心里倍感酸楚。点点滴滴的往事,时常在心头萦绕。这三十多年来,属于舅甥之间的感情,我是无法忘却的。期间记忆深刻的是二零零一年七月,在得知我要去补读初三的事情后,他来到家里,围坐在灶房的小桌旁,和外公一起抽着叶子烟,唠些家常。那晚他在家里坐了很久,具体和外公聊了什么,我已记不清楚。我只记得在临走的时候,他摸出三十块钱给我,说虽然做不了什么,能买一支笔写写就行。他没有告诉我要让我好好学习,不要惹祸之类的话,或许我能明白他的意思,他觉得他无需给我那些忠告,因为他相信我。这么些年来,确实也未让他失望,我没有惹祸,也没有给他添太多的麻烦,希望能给他带来安慰吧。
  父亲一九九八年去世后,二舅一直对我们家都挺关心的。虽然他不是母亲的亲哥哥,但一笔难写的潘字注定他与我们家有着无法割裂的联系。家里大小的事情,总少不了需要他的操劳,遇到棘手的事情,甚至需要他做主,做决定。都说舅舅如娘,他却是这样做的,我们时常都把他当作我们家的主心骨。
  和二舅的亲,还不止他对我们家的维护,主要还有我和二舅能谈得到一起。早年间,二舅一直担任着村里的支部书记,对国家方针政策及人文历史有所了解。闲暇之时,我爱和二舅探讨一些问题,也爱听他讲述属于他们那个特定年代的过往。在上学期间,二舅家还没有搬离火焰林,逢假期回来,每天早晚我都会和二舅一起赶着牲口上山,放牧期间听他讲历史,和他讨论当前时事,觉得有话题,很满足。
  我结婚那年,邀请二舅、二舅妈为我接亲。没想到他们一家出动,两个表哥为我开车,二舅负责婚期的一切礼仪。那时他的状态就不太好了,但他还是兢兢业业的履行着结婚该有的仪式。婚车一路前行,遇桥遇庙,他都会颤颤巍巍的亲自下车,烧香点烛,拱手作揖,虔诚祈祷,以求神灵为我护佑。
  太多的回忆,不愿再写。每写一笔,就心痛一次。就这些,足以让我心痛不已。我知道从今后,就不再有应福二舅的存在了,也再没有机会和他交流了。想着与他相处的过往,想着今后再见到他的,已是覆盖他身上的三尺黄土,眼里闪烁着泪花。阴阳两隔,真是让人心扉痛彻。
  那天表哥在微信里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都是多么残酷的事实。虽然此刻我不想再发表什么议论,但我还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父母生前抓住每一个时刻去尽每一份孝心,尽量不给自己留下丝毫遗憾。
  尽管我们早已长大成人,但今后,两位表哥将和我一样,都是没爹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