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3-28

奋力谋发展 拥抱小康梦

作者:卯龙艳 时间:2018-03-28 阅读:216


 奋力谋发展  拥抱小康梦
——陕桥街道板仓村找准发展路子助农增收小记
记者 卯龙艳


  陕桥街道板仓村,位于威宁县城东北郊,毕威公路沿线,是通往“贵州母亲河—乌江”发源地的必经之路,距威宁县城仅10公里,便利的交通条件为板仓村的发展带来了不少红利。
  “在其他村还在为出行不便苦恼时,我们村的老百姓已经借助便利的交通摸索能挣钱的门路了。”板仓村支书赵庆广介绍说。
  坐落在公路旁,距离县城仅10公里,到县城务工成为很多板仓村老百姓的不二选择,泥水工、服务员、运输工人……外出务工率达到60%以上。
  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愿意留在村里的也越来越少,由于缺少看管,村容村貌破旧不堪,村组道路坑坑洼洼,出去的人更加不愿回来。
  要想改变“空壳”的面貌,就必须开拓思路、转变发展方式。
  近年来,板仓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转变思想观念,找准发展路子,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通村通组路建设。同时,借助塘约经验,成立村社一体专业种植合作社,引进苗圃基地,种植生态脆红李,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切实提高板仓村百姓的人均收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产业调整 打造增收新亮点
 
  春风行动进行时,记者来到板仓村辣椒种植基地,但见一个个银白色的大棚整整齐齐地把板仓村的田间地头装扮得分外美丽,而最热闹的要数在基地里干活的老百姓了,大家有的搬运砖头,有的拉线堆砌,一派忙碌的景象。正忙着砌砖的王正才老人告诉记者,他的一膜马铃薯已种植结束,凭着自己的手艺,现在正帮助村里建设大棚,为接下来的辣椒种植出力。
  “我家今年的一膜洋芋已经种完了,种了三亩多,最近闲着没事做就来村里的辣椒种植基地打点工,一天有150元的收入,目前挣了1000多块钱了,我家也用土地入股合作社种辣椒,今年准备种两亩,如果效益好明年多种点,多挣点钱,过好日子。”王正才一边忙活一边说道。
  板仓村辣椒种植基地是板仓村玉米调减后实施的项目,种植面积1000余亩,涉及全村350户1600余人,预计带动农户增收2000元以上。
  “一直以来,我们村的种植都以玉米为主,玉米亩产低,经济效益差,老百姓其实也不愿种,但是不知道还能种啥,于是就随传统一直种玉米,现在全省实施玉米调减,我们村也例外。通过多次去云南考察学习,我们发现我们村适宜种植辣椒,于是我们决定实施辣椒种植项目。”赵庆广告诉记者。
  通过“合作社+党支部+农户”的方式,合作社出资搭建大棚并负责辣椒的销售,党支部负责理清思路,农户以土地入股闲时还可以到基地内务工,产生的效益按照“514”进行分红,同时辣椒收完后还可以种植蔬菜,增加收益。
  目前,除了发展辣椒、蔬菜种植,板仓村种植一膜马铃薯500余亩,发展脆红李种植400余亩预计明年挂果,采取观光采摘加农家乐的形式,打造群众增收亮点。
 
小小讲习所 凝聚力量谋发展
  
  产业转型,壮大村集体,如今板仓村有了自己的发展规划,可如何有效地把大家凝聚在一起集中力量壮大发展?
  赵庆广找到了有效途径——新时代农民讲习所!
  “村里面办这个讲习所以来,每一次有活动我都会来参加,收获真的很大,无论是国家的扶贫政策还是科学种植技术都学到了很多。”村民赵英奎这样说道。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又是村里远近闻名的种植能手,赵庆广担起了村里大部分的理论、技术讲习任务。
  在村级活动室讲,在田边地头讲,也在农家院坝讲,赵庆广总是抓住时机积极开展讲习培训,给大家讲种植技术,讲惠民政策。厚着脸皮、俯下身子和大伙拉家常算细账,为大家理清发展路子,定下发展调子。
  “最近培训的内容以辣椒种植技术为主,因为我们村的辣椒基地马上就要移栽辣椒苗了,这种培训很有用处。去年我家种了3亩多脆红李,明年就可以挂果了,今年又跟着合作社种了4亩多辣椒,一亩收益都在3500元以上,比原来种苞谷好多了。”赵英奎乐呵呵说道。
  自2017年的4月开展讲习所以来,板仓村已经开展了12次讲习,每次参加培训的人平均都在80人以上。讲习有针对,致富有良方,自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开展以来,板仓村时时讲习,处处培训,切实让百姓转变发展观念,提升致富本领。
 
“两个硬化” 建设美丽新板仓
   
  思想通则百通,通过多次讲习培训,群众的发展思路理清了,但俗话说的好,要脱贫路先行、要致富先修路,板仓村虽然有毕威公路为依托,但是村里的通组串户路建设还很滞后,村容建设也相对落后。
  “针对我们村通组串户路以及村容建设落后的问题,我特意去纳雍县看了他们那边两个硬化工程的实施情况,回来以后根据我们村的实际积极开展两个硬化工程。”赵庆广说。
  目前通过一事一议工程,板仓村基本上实现了100%的农户串户路、院坝硬化全覆盖,全村365户老百姓的出行难题得到解决,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善。
  身负残疾的赵英贤笑着说,和以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相比,现在可谓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自己买来的轮椅也派上了用场。以前还没实施“两个硬化”时,他只能在家里躺着,想到村里晒晒太阳都不行,因为全是泥泞的小路,轮椅根本走不动,现在村里的通村路、串户路到处都打通了,他也能到处都看看,开着这个电动轮椅出来散散心。
  “国家现在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项惠农措施都给我们的发展创造了不少条件,我们板仓村要抓住机遇,奋力发展。”赵庆广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