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3-29

兔街镇多举措传承传统民族文化

作者:马超宇 时间:2018-03-29 阅读:188


   本报讯(通讯员 马超宇) 近年来,兔街镇不断发掘当地本土民族传统文化,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为平台,将民族文化与产业生产结构相结合,让文化软实力转换为现实生产力。
  传承民族手工艺。兔街镇乐园村彝族篾匠寨居住着上百户彝族同胞,他们世代以编竹器、制作民族服装置卖为营生。因为价格实惠,手艺精良,篾匠寨的产品一直供不应求,产品的畅销不但给这个寨子带来极为乐观的经济收入,也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篾匠寨的知名度。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资料的更新,新兴生活用品逐渐代替传统竹器,品牌服装代替传统服饰,致使篾匠寨青年一代转向大城市发展。编竹技术,手工做衣等传统手艺也慢慢随着时间的推移走向落没。经过长时间探索与实践,兔街镇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为基础,电子商务体系为平台,通过讲习所培训,不但把篾器制作手艺推广给更多农户,还发明创造各式各样的产品。通过已建成的电子商务讲习基地,把制作出来的成品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地,努力通过改变制作方式、产品种类、销售渠道等传承民族手工艺。
  传承民族礼仪文化。兔街镇新荣村大苗寨聚居着近百户苗族同胞。苗族“阿座”老古礼是指滇东北次方言苗族在特定场合中将火把、芦笙、歌舞、美酒与人融为一体举行的古老传统民族文化艺术表演活动。几千年来,苗族人民举行的“阿座”活动形成了虽摸不着,但看得见的,能够“更随着行”“顺从着做”“学习着干”,传承自己古老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苗族习惯靠山而居,崖高坡陡,水瘦山寒,造就了他们顽强的生存能力,蕴育出了具有史诗般的“大迁徙舞”和“芦笙舞”等独具民族风情的舞蹈。为了保留传承苗族传统民族文化礼仪,兔街镇积极与威宁苗协会沟通,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为依托,多次邀请苗协会研究员到大苗寨讲习。通过讲习民族文化、民族礼仪、现场教学“阿座”活动、“大迁徙舞”等,将苗族特色文化搬上舞台,举办“射弩”“背水”等苗族传统比赛,发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礼仪文化。
  开展文化阵地建设。目前,兔街镇新荣村大苗寨积极开展贵州新农村民居改造工程,将原来的土坯房、水泥房请专家设计,改造成为具有苗族特色的风情小寨,不仅仅强化了传统民族文化阵地,更大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支撑;在兔街镇高原村修建1000多平方的彝族风情文化广场,为高原村民丰富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场地,满足农村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积极筹备乐园村篾匠寨房屋改造,为振兴彝族篾匠寨,复兴篾匠工艺,兔街镇积极筹备篾匠寨房屋风貌改造,计划将篾匠寨打造成为手工艺品生产基地和彝族风情旅游民族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