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八要素” 深化农村产业革命
作者:贵州日报评论员 时间:2018-03-29 阅读:281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这不仅关系到280万贫困人口,还关系到贵州2000万农民奔小康的根本目标。省委主要领导发出号令: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施工队长”职责,牢牢把握好贵州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推动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
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即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接、基层党建。“八要素”是指导实践的“方法论”和关键招,是深化农村产业革命的妙方要诀,是破解观念革命、发展方式革命、作风革命三个大考的“钥匙”。
牢牢把握“八要素”,引导群众在转变思想观念上来一场革命。
“玉米挣不到钱,这次下决心种花椒。”3月15日,德江县桶井乡木朗村村民安奎正整土种植花椒。
玉米通常用来喂猪,再卖猪赚钱,而花椒可以直接卖,单是劳动成本就节约了几倍。种玉米还是种花椒,安奎心中有本账。
桶井乡是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石漠化严重,土地贫瘠,耕地稀少,土地收益低,是导致群众贫困的主要原因。而今,花椒、水果、菊花等产业覆盖桶井乡山山岭岭,扶贫春风吹来满山翠绿。
不深入基层,难以感知产业革命的伟力。
这个小村庄在“春天的布局”,正是当下贵州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的缩影。
土层薄、人均少,望天田、望天土遍布,这是贵州农村极贫地区面临的共性问题。
推进改革,时不我待。
将“为吃而生产”转变为“为卖而生产”,按老办法解决不了问题,必须采取超常规、革命性的手段推进产业扶贫。
号令既出,动若风发——
因地制宜选准产业,从全产业链着手研究,将调减玉米种植面积作为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中的“重头戏”,就是要彻底改变祖祖辈辈养成的习惯,革除小农经济等落后观念,选准适合当地发展的优势产业,什么赚钱种什么、什么赚钱养什么。
多措并举培训农民,要将产业革命作为提升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熔炉”,着力培养一批示范带动产业革命的能手、行家,算经济账、算成本账,引导群众转变种植方式。
保障跟进技术服务,在这样一场深刻变革中,面对各种困难,我们不能等着“给答案”,而要主动“解方程”。组织好各级农技人员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实现技术服务到村到户到人到产业。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八要素”成为突破传统观念束缚的“心诀”,让农民满怀信心和决心站上产业革命的潮头。
牢牢把握“八要素”,推动传统农业在发展方式上来一场革命。
发展壮大一批竞争力强的农业企业,培育造就一支庞大的创新力强的职业农民队伍,让一批绿色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风行天下,让贵州农民尽快富起来,是贵州推动传统农业在发展方式上来一场革命的应有之义。
夜郎无闲草,黔地山货好。贵州特色优质农产品风行四海的背后,绕不开农业产业普遍“小、散、弱”的现实,折射出我省农业产业发展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产销对接失灵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农林产业先天弱势,由于收益慢、风险大、无抵押,“融资难”“融资贵”成为农业产业规模小,档次低,覆盖面窄,精深加工存在短板等客观问题的“拦路虎”。
围绕“八要素”逐一分解,在发展方式上来一场深刻革命,解决好资金筹措问题,才能汇集打通农业产业化发展“任督二脉”的“真气”——
(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