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园村变“乐园”
作者:唐爱梅 时间:2018-03-30 阅读:217
“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聚焦贫困村”大型纪实专题系列报道(18)
乐园村变“乐园”
——龙场镇深度贫困村乐园村蜕变记
实习记者 唐爱梅
雨后的龙场镇乐园村,云山雾绕,草木愈发郁郁葱葱,桃花、梨花竞相绽放,李子树长出绿芽,立在陡崖上伸展枝叶,盛开的紫色绿肥花托着晶莹的雨露,整个村子散发着迷人的田园风情。
据悉,乐园村是全县84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共有369户167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8户677人。
谈起贫困的原因,54岁的乐园村村支书朱学书说:“我们这里自然条件不好,没有通往外面的路,生活生产严重缺水,没有办法发展种植。困在山沟沟里,所以一直没有摘掉贫困的帽子。”
要解决贫困,发展产业,首先要解决产业用水问题。产业用水问题一直是龙场镇发展的一个桎梏,为了解决产业用水问题,龙场镇从青友村和箐林村交界处的清水洞引进水源灌溉,该工程预计今年6月份完工。届时,乐园村乃至全镇的产业用水紧张的状况将得到缓解。
解决了产业用水问题,一心想摆脱贫困的乐园人就可以向贫困亮剑了。
“以前,因为没有办法发展产业,村里18岁到40岁的青壮年只能外出打工,村里只留下一些老人和孩子。”乐园村村主任李满德介绍道。
李满德今年30岁,以前也是长期在外打工,家里面的经济来源主要靠打工的收入。5年前,他决定回乡发展,他说:“家里面的条件不好,但娃娃和老人都需要人照顾,而且长期在外面打工,也不是长久之计。”
其实李满德回乡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谋求更长远的发展,另一个方面也是想回家发展产业带着村民们富起来。
如今,李满德的妻子开了一个小餐馆,平时生意不错,每个月有一万元左右的收入。开餐馆的蔬菜需求量很大,李满德经常看着妻子算账,其中大蒜的支出就占了一大笔,李满德于是从中发现了商机。
2017年,李满德在网上购买了25斤紫皮大蒜种子,拿出1亩地来试种,收成不错。
李满德笑着说:“大蒜浑身都是宝,等引进了清水洞水源解决产业用水之后,我就计划大面积种植紫皮大蒜,村民们可以流转土地,也可以以土地入股。”
今年,乐园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调减玉米1100亩,调减的土地将全部用来种植青薯9号。“去年,我们村就有村民自发买进青薯9号来种植,青薯9号的亩产在2000公斤左右,比原来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产量高一些。”乐园村村支书朱学书说道。
“花椒150亩,苹果树500亩,烤烟100亩,秋天的时候,我们还计划种植650亩的核桃。”说起产业结构调整,朱学书伸出手指数着村里面的能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产业。
问及村里面这几年的变化,大多数乐园村村民都说:“电通了、水通了,房子也建好了。如今,制约着乐园村发展的路也修通了,乐园村通组路全长12.5公里,其中8.9公里已经施工完毕。”这些变化真真实实地发生在乐园村村民身上,他们的感受朴实而又真切。
如今的乐园村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宛若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漫步在蜿蜒的通组路上,看着路边迎春绽放的花朵,村支书朱学书感慨道:“晚上睡觉的时候我曾默默地数过,我们村的小轿车目前已经有50多辆了,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我们乐园村一定能变成真正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