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3-30

林春之“春”

作者:李玉荣 叶启伟 时间:2018-03-30 阅读:230


  “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聚焦贫困村”大型纪实专题系列报道(19)

 
林春之“春”
——哲觉镇深度贫困村林春村脱贫见闻
记者 李玉荣 叶启伟



林春村山里幸福人家



林春村通组水泥路


  春天的哲觉镇林春村到处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山上树木高大挺拔葱葱郁郁,掩隐在林间的村庄,一栋一栋崭新漂亮的贵州民居特别耀眼,高低错落的田间地头,到处都是一幅幅繁忙的春播春种图景。
 
村里勤劳的脱贫样本
 
  见到陈全的时候,他正在屋后挖土运石,有序忙个不停,旁边停放着一辆崭新的三轮农用车。
  明白记者的采访意图后,陈全停下了手中的活路说: “准备修建一个圈舍,把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通过养牛喂羊,让腰包鼓起来,让生活美起来。” 
  记者看到,在他家的圈舍里,数只模样可爱的黑山羊慵懒地躺着,或许已经美美地饱餐了一顿,正在悠闲地享受正午时光。
  陈全家住在哲觉镇到岔河乡的通乡公路边。一栋崭新的贵州民居,在山林间格外显眼。
  2012年,给亲朋借了一些钱,加上2.2万元的危改资金,陈全把房子修到了路边,搬出了土坯房,生活一天比一天美好。
  然而由于大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这些年来,陈全为了给孩子治病,让本来贫穷的家,更是雪上加霜。
  “幸好前几年有项目资助,我把孩子送到广州免费治疗,现在好了。”陈全说。
  目前,哲觉镇林春村有6个组6个自管委268户1393人。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20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2014年的时候,有105户419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全家就是其中的一户。
  “做梦都想早日过上好日子。” 一直以来,陈全都在为摆脱贫穷而努力。然而受制于各方条件的制约,尽管陈全夫妇俩很努力了,贫穷依旧像一个魔咒,紧紧地跟随他家。
  2014年,根据贫困户评定的有关标准,陈全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贫困户。“成为贫困户不是关荣的事情,我家一直在努力脱贫致富。”陈全说。
  在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政策春雨的滋润下,2017年初,陈全用政府发放的1万元的产业发展金,再加上一些贴息贷款,购买了15只黑山羊、1头能繁母牛、2头小猪,奋力向贫困宣战,向幸福冲刺。
  2017年底,陈全家脱贫了。依靠发展畜牧业,特别是依托牛羊养殖,与他家一起脱贫的,当年在村里还有17户。
  陈全家只是这些年来林春村贫困户脱贫的一个代表。
  “2014年脱贫6户、2015年脱贫15户、2016年脱贫9户、2018年计划脱贫19户。”村主任王维坤说。
  罗光明家是林春村2018年计划脱贫的一户精准扶贫户。见到罗光明的时候,他正在地里忙春种。种下这些庄稼,也是他家摆脱贫困的一种产业。
  “我家通过养殖2头能繁母牛,在加上学校的精准资助,脱贫绝对没有问题了。国家政策这么好,不脱贫不好意思嘛。”提起如何脱贫,罗光明信心十足。
  罗光明的信心除了自身勤劳致富之外,还来自于国家的好政策。罗光明家三个孩子一个在读大学、一个在读初中、一个在读小学。“目前,读大学的有精准资助,花不了多少钱,读初中和小学的不但有营养午餐,也还有扶贫资助,几乎用不了什么钱。”罗光明说。
  “今年计划脱贫的,给予的精准政策都差不多。大多就是依靠发展种植养殖业致富。”王维坤说。
  王维坤告诉记者,今年林春村计划调减玉米种植2000亩,大力发展半夏、鱼腥草、烤烟、魔芋等经济效益较高的农经作物种植,通过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收入。王维坤还说,由于林春村受制于自然环境的制约,土地破碎贫瘠,切割纵深,除了发展种植养殖业之外,外出务工也是一条脱贫致富之道。目前,全村也有200多人在外务工。简单地说,只要一家贫困户有一人在外务工,脱贫就不是问题了。
 
村村通“组组通”通向幸福
 
  在林春采访,记者印象最深的除了一户户贫困户在千方百计摆脱贫困的制约之外,就是一条蜿蜒穿过村庄的柏油路和一条条通组水泥路了。
  从哲觉镇穿过林春村抵达岔河乡的这条柏油公路,既是通乡路,也是通村路。一路上,不时有小汽车飞驰而过,群众幸福感满满。路旁的灌木林丛中,不时传来咩咩的山羊叫声。循声望去,一只只肥硕的黑山羊,有的正在蓝天下嬉戏,有的正在啃食抑或散步。许多人家,已经把房子修建到大路边,从大山深处搬出来,正在享受着交通带来的便利。
  沿着通乡柏油路前行,在林春村三组,一条4.5米宽的水泥路蜿蜒从沈家丫口伸到雪麻箐,一辆崭新的小汽车停靠在路边,路的尽头,是一栋栋鹤立鸡群般站立在陈旧土坯房间的贵州新民居,特别显眼。
  “以前没有通村路的时候,我们渴望路修到村里就是很幸福的事了。现在,不但有了通村路,通组路都有了,这是做梦都想不到的好事。我们出行方便,出门干活也方便。”罗光明说。
  一直以来,住在土坯房的罗光明家,想新修一栋房子,以便过上更好的生活,但受制于交通的制约,运输建筑材料不方便,加之手头经济拮据,一直没有了却心愿。
  2017年,罗光明家获得了土坯房改造指标,资金3.5万元。今年,罗光明家开始建设新居。采访当日,记者看到,罗光明家的新居一楼已经建好,二楼正在建设中。
  “路通了,房子修建了,产业发展了,孩子读书有资助了,脱贫致富就有奔头了。”罗光明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据了解,林春村2017年实施“组组通”公路4条6.5公里,目前已经基本完工。但在村主任王维坤的心里,至今还有一点遗憾。“要是能修一条雪麻箐至下河的通组路就好了。修建好这条3公里的断头路,可以让3个组150多户人家受益,同时还达到了真正的组组通,通组组。”王维坤十分期盼。
  站在大山腰的雪麻箐一望,抬头是高远的蓝天,低头是深远的林春村下河方向。山高坡陡、切割纵深的自然环境很是显眼,在如此环境恶劣的地方,其实路通也就通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