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4-02

甫嘎:春雨纷飞中的勤劳奋进图

作者:沈光勇 蒋明勇 时间:2018-04-02 阅读:183


   春雨贵如油。纷飞细雨绵绵,缭绕山雾悠悠。
  “这场雨下得真是太及时了,刚种下去的树苗不愁活不成了,特别是西瓜和烤烟育苗棚,就不担心缺水了。”龙街镇甫嘎村党支部书记朱成高兴地说。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硬仗,完成产业结构调整任务,朱成这个村支书可是忙得头都大了。身处高原,缺水缺肥,好不容易调减玉米种上西瓜和烤烟,但每天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支书快想想办法,找点水来保春耕啊”。
  这场下个不停的小雨,直接让干裂的土地一次性喝了个饱,也让朱成揪着的心放下了,耳根也清静了。
 
70大棚西瓜苗蠢蠢欲动
 
  朝着甫嘎村水井组进发的时候,雨下得更大了。拐进一条泥泞的小路,爬坡处两驱猎豹瞬间没了方向没了动力,发动机轰鸣,左轮打滑,右轮陷在软泥里。
  “哟,上来不得,这种天小拖拉机都无法。”听到车声,龙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昆带上挖铲来帮忙除泥推车。
  陈昆是当地人,大棚果蔬种植示范基地就是他一手筹建的,目前己有12亩共24个大棚的规模。
  徒步冒雨走进位于管家坪子的西瓜西红柿种植点,但见细雨顺棚成流淌进棚与棚之间的简易水槽里,一点儿也不浪费。
  据陈昆介绍,他于2014年开始建棚种瓜,于2017年筹建合作社,因为缺资金和缺水,一直无法扩大种植规模。
  目前,一个大棚一季可种西瓜200株西红柿200株,可产西瓜1000余斤西红柿2000余斤,按市场价西瓜3元一斤西红柿8角一斤计算,一个大棚一年总产值可达4600元以上,除去建棚、流转土地、种子、地膜、肥料、运输、劳务等成本1000余元,净收益可达3500元以上,基地一年可净赚90000元以上。
  在基地的辐射带动下,就地发展西瓜产业的还有陈青树、陈友全等群众,共种了23亩46个大棚。
  由于资金不足,甫嘎村的个体经营大棚一直季节性缺水,成了发展的瓶颈。
  “要是得到政府支持,帮我们在罗家沟、郭家沟、马家沟等处建设小山塘,水的问题就解决了。”陈昆说。
  这些年,因为种西瓜,让陈昆在当地成了红人,过上了勤劳致富的小康生活。
  2017年筹资6万元自投劳力建了120平方米的水泥房,再有两万的装修费,陈昆一家就可以搬进新居了。
  2016年,陈昆不但花钱买了长安星光小汽车,还买了一台农用拖拉机,并鼓励妻子扩大了养猪规模。
 
1713亩烤烟苗新芽吐绿
 
  走进甫嘎村甫嘎组的大棚烤烟育苗基地,当地村民正在大棚内为自家的烤烟地育苗,亲手拔去杂草,不时传来春种的喜悦之声。
  正在育苗的贫困户吴浩俊今年46岁了,两夫妇育有6个子女,全部在读书,往年靠种点烤烟、洋芋、苞谷等维持家用,家庭收入低负担重,吃穿不愁但子女读书困难。
  今年,在甫嘎村支两委的鼓励和支持下,吴浩俊育烤烟苗100盘,准备栽种烤烟12亩,如果按每亩净收益2500元计算,他家的烤烟可卖3万元。
  回程路上,记者在大寨又遇到了甫嘎村甫嘎组的种烟大户张定友。
  据张定友介绍,他家预计种植烤烟60亩,如果按一亩净收益2500元计算,今年收入可达15万元。不但如此,他家还喂能繁母牛2头、能繁母猪1头,还有7个猪仔、3个架子猪。
  据张定友回忆,自威宁引进烟叶种植,他家就开始种烟了,一种就是30多年,从5亩、10亩、30亩这种扩大种植规模,从2014年到2018年一直种植60亩。
  在甫嘎村,像张定友一样的种植大户还有很多,在当地政府和村支两委的引导和帮扶下,目前该村种植烤烟1713亩。
  “在我们村,张定友就算是种烟的行家里手了,这些年挣了不少钱,不但给大儿子在威宁买了房和车,还自筹资金办起了一个小型农机修理厂。”朱成说,“要是其它的种植大户和精准扶贫户也能像他一样通过种烟脱贫致富,那就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