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祖父
作者:杨勇 时间:2018-04-03 阅读:310
“万紫千红又清明,人流成群,车流成群;家家户户祭祖人,老也思亲,少也思亲;看见荒冢山岗横,草长青青,树长青青;
多年未闻爷教诲,家风在心,家训在心。”这是笔者近日写的一首顺口溜,用此聊表对祖父的思念之情。
一年一度春风至,去岁清明,今又清明。在此前后,我总是每每想起祖父,他老人家虽已谢世多年了,但他一生清清白白、坦坦荡荡为人和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办事的优良作风,总是不时在我的脑海里回回荡荡,令我难以忘怀。
祖父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上有一个姐姐,后来嫁给了当地一户姓简的人家。在八岁的时候,曾祖父、曾祖母相继病故了,祖父便随其堂叔到新基湾定居。小小的年纪、凄凄惨惨的祖父每天要赶着两头黄牛到山上去放牧,回来的时候其肩上还扛着一捆山草,作为晚上耕牛的夜食。解放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祖父成了新中国大家庭中的一员,真正的当家作了主人。1953年春天他报名参加了抗美援朝志愿军,可到了贵阳后就接到战争结束的消息,祖父又回到的家乡,此事他生前曾经说了多次,未能到朝鲜去参加战斗是他一生的最大遗憾。
由于家里生活窘迫,为了抚养父亲兄弟三人成长,祖父能够不怕苦、不怕累,什么活他都能够干。他是种庄稼的好手,我们家种植的玉米、水稻、辣椒、蔬菜等农作物产量都比较高,乡亲们都来学习他的做法,祖父毫无保留地把种植技术传教给他们。祖父是一个出色的木匠,三开柜、碗柜、柜子、箱子、桌子、凳子等什么都能做,而且做工精细、美观好看,大伙谁家接亲嫁女都要请他去做,每天工钱两元,邻居张奶奶请他去做家具,应该付给祖父68元,可她家当时仅有50元,说过几天找亲戚借到钱后再给,祖父便说谁家没有一个困难的时候,这10多块钱就不收了。那时候家乡的人们送礼一般就是两元,最亲的最多也只送5元,祖母为了此事唠叨了祖父一晚上。祖父是一个有名的篾匠,他做的背篼、提篮、簸箕、筛子等竹器经久耐用,到市场上去出售就会被一抢而空,有一次一位不相识老人前来给他买一个簸箕,说定了5元钱一个,可就在要准备付钱的时候老人突然发现自己的钱袋不见了,祖父笑着说,你拿去用吧我不收钱了。小小的我站在一旁对他说:“爷爷,这个簸箕要花3块钱的成本,你辛辛苦苦做了一天才做好,就这样白白送人了。”“不要把钱看得那么重要,该帮人的地方就帮一把。”祖父如是说。祖父是一个石匠,他经常帮助他人下房屋的基石,尤其是他做的石磨最有名,其下扇石磨有一个圆盘,可以盛米面、荞面等食物,非常实用。记得我们家的石磨是祖父在一个叫谌家沟的地方做的,带盘的那扇磨子有300多斤,两里多路的距离他足足走了几个多小时才把它背到家里。自从有了这个石磨,左邻右舍的人们都经常到我们家来磨面,如是碰到吃午饭的时候祖父便邀请她们来一起就餐。祖母说:“你呀,到底图个啥,把石磨给她们用就算不错了,还有请人家吃饭。”“吃一点饭就会吃穷了吗?相信一定会越吃越有的。”祖父说。
祖父为人忠厚但他绝不袒护坏人坏事,一次他刚好碰上一位姓吴的邻居到生产队的地里去偷玉米,回来后他对祖母说起此事,祖母劝他不要多管闲事,后来祖父还是到队长那里去讲了,吴某也受到了处罚。祖父是一个性格倔强而又勤劳勇敢的人,他认准了的是一定要坚持做下去。记得那年我们家在上山的房子跨了,祖父一定要修房子,祖母怎么说他都不听,他硬是花了3个月的时间做好两间土墙房,花了半个月的时间上山割草盖房;再后来,房上的毛草坏了,上山也没有多少草了,祖父就自己做瓦、自己烧瓦把草房变成了瓦房。
祖父没有多少文化,认识几个字也都是从夜校那里学来的,但他却很明白事理。“为人要讲究原则,不该做的事一件也不能做,不该讲的话一句也不能说;要团结和睦邻居,别人遇上困难能帮的要帮一下,要尊老爱老敬老;做事要尽力,办事要认真,答应别人的是一定要办到;要勤俭节约,有的时候要想到没有的时候,凡事都不要强求,顺其自然就好。”这是祖父生前教育我的,至今仍然清晰的记得。他病故的时候仅有73岁,办理丧事的时候大家都来帮忙,大伙都说祖父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他平生没有做过一件违背良心的事。
爷爷,孙子一定记住你的肺腑之言,铭记家训、传承家风,堂堂正正把人做;爷爷,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我一定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奋发有为。爷爷,孙子前来给你扫墓,没带纸钱、没带鞭炮,敬请原谅!爷爷,我备了薄酒一杯、水果一盘,敬请品尝;爷爷,春天来了,黄泉那边时冷时热,你一定要自己保护好身体,好好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