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4-03

春到桃花溪

作者:杨光早 时间:2018-04-03 阅读:207


   都说“春雨贵如油”,那年春天的春雨却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洗礼了山川,滋润了土地,却潮湿了内心。在浑浑噩噩中,春天姗姗来迟,然而桃花依旧如期盛开。
  “桃花溪的桃花开了吧,要不我们去看看?”妻子试探着说,“也许对你康复身体有好处”。在妻的央求下,心情抑郁、不谙花事的我决心去桃花溪看看。
  其实,桃花溪离我居住的地方很近,在金斗与可渡交界的山岭中。久居小屋,竟不知道犄角旮旯里还有这么一个诗意的地方。当初听到这名字,我以为这就是身边的“桃花源”。而现实中的桃花溪,却是两座高山,一条小溪,半坡桃林。仔细游览,也是美不胜收啊。
  桃花溪畔两岸高山,生长着密密层层的灌木丛,常有山鸡、野兔之类的动物出没,那里还是禽鸟的天堂。那高耸入云的岩石上,刻着“天高云淡”之类诗意的文字,还有许多书文俱佳的诗句。这些摩天石刻,也算是桃花溪的一景吧。
  在高山中间,流淌出一条小溪,涓涓流向可渡河。溪水清浅又细小,无论是高悬的瀑布,还是碧绿的深潭,或者是潺潺的流水,看上去都是那样缠绵。水的悠闲和文静惹人爱怜。岸边的石头,没有人工堆砌的痕迹,高低曲奇,自然生成。在溪水的冲洗下,光洁圆润,巧夺天工。
  桃花溪上有一座石头堆砌的石拱桥,叫“情人桥”。桥的跨度不大,却把两座山峰和两岸的桃林连在一起。无论是桥拱的弧度,还是桥栏的雕刻,都别具匠心。情人桥与山、与水、与桃林搭配得十分协调,那么自然,那么和谐,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桃花溪的两岸,不是如梦如烟的柳条,而是“灼灼其华”的桃花。那不是一棵两棵的桃树,而是半坡的桃林。从一朵到两朵,从一枝到多枝,从一棵到数棵,竞相开放。那一张张粉红的笑脸,灿烂明媚,耀眼夺目,无需绿叶的陪衬,硬是把个山坡装点得烂漫无比。即使远离桃林,三两棵桃树在桃花溪的田边地角散淡地开着花,那也是一种点缀,一种释放。
  桃花溪的桃花,无论是开在洒满露珠的清晨,还是开在牧歌回响的午后,或者是开在炊烟袅袅的黄昏,都那么富有诗意。在桃林中漫步,看蜂飞蝶舞是一种享受,嗅淡淡花香也是一种幸福。当春风吹过,头上身上落满花瓣和花蕊,惹得痴情的蜜蜂一路追踪,心也就和桃花一起盛开了。
  从地上捡起片片落红,虽然体会不到黛玉葬花的心痛,但是看着零落的花事,内心频添了几许惆怅。没有刻骨铭心的欣赏桃花经历,谁能说清最了解桃花风情的,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崔护,还是“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的唐寅?亦或是“桃花一族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的杜甫?
  穿过花枝交错的桃林,远远地看见一间石板堆砌的粗糙小屋,那是桃林主人看桃时居住的屋子,如今却“人面不知何处去”,唯余桃花笑春风。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只看桃子而不看桃花,也许朝夕相处就不觉得美丽了吧。这和人生又是何其相似,距离产生美啊。我们总是逃离家乡,不惜跋山涉水地去寻找诗和远方。谁知在故乡的桃花溪,两山一水半坡桃林,也写满了诗意!
  从桃花溪回来后,我心释然了。我开始打开心灵让风吹,找回了我的四季,找回了我的天空。弹指一挥间,十年过去了。在色彩斑斓的春天,桃花溪依旧散发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而我昼夜奔忙,为生活,为梦想,只有在梦里才回去。也许我的灵魂还在那里。在那高耸入云的悬崖上,在那清澈见底的溪水中,在那“灼灼其华”的桃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