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铺就致富路
作者:陈美群 时间:2018-04-03 阅读:274
石榴铺就致富路
——哲觉镇中发村发展软籽石榴产业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小记
记者 陈美群

果农正在石榴园里浇水修枝
瓦渣河畔的春天,好一幅 “留住青山、保住绿水”的曼妙春景图。暖暖的骄阳,湛蓝透明的天空,清新温润的空气,河畔的石榴园绿意盎然,瓦渣河水清澈见底,流水潺潺……
在哲觉镇中发村瓦渣河畔的石榴园里,记者看到处处皆是一派忙碌的景象:浇水、锄草、修整枝条……村民们一边忙着手中的农活,一边聊着家长里短,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田地间。
“中发村刚开始种石榴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许林乖说,“比如,一些村民还无法改变传统的种植观念,用他们的话说,种了大半辈子地了,不种吃什么?种这么多果树,果子能卖出去吗?”
“种粮食,一年两季,一季玉米一季小麦,年收入最多1000多元。如果种上果树,收入要增好几倍。也不怕果树种得多,还怕种得少呢。我们种成规模了,自然会有大果商来收购……”石榴种植带头人许林乖开导村民们说。
为了转变村民观念,许林乖与村“两委”成员挨家挨户上门做起了石榴种植动员工作。
2016年春,哲觉镇组织村“两委”及农民代表到云南省会泽县考察软籽石榴种植,看着会泽县的果农依靠果树种植走上致富路,部分村民的思想有了转变。
于是,中发村村“两委”提出了果树种植发展思路,该村发展思路得到了哲觉镇的大力支持,考察当年便实施了软籽石榴种植。
为降低成本,减少群众投入,村上实行统一运作、统一挖坑、统一供苗、统一栽植、统一管理。为解决种植技术缺乏的问题,还专门请了石榴种植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实地指导,从栽种到剪枝到挂果,随时解决群众技术上的疑问和难题,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对于中发村软籽石榴产业的发展前景,现在大家都非常看好。
“这可是我们村的摇钱树啊,想富裕就指望它了。”唐金宪感慨地说。
唐金宪把家里所有的土地都种上了软籽石榴,共种了6亩,石榴还没挂果之前,在石榴地里套种辣椒和黄豆维持生活,今年家里有4亩石榴就进入初果期了,另外2亩明年也挂果了。
唐金宪给自己算了一笔细账:“过去,我们都是种包谷,一年一亩地也就1000多块钱的收入。2016年政府组织我们到云南会泽去考察学习,后来我自己又去了两次,觉得很不错就栽了。石榴从载到挂果盛产期是第五年,第五年一棵石榴就能卖600块钱左右,一亩地栽90棵石榴,能有5万块钱左右的收入,而且比种其它的农作物管理轻松,一棵石榴树平均产果期是15年,划算。”
唐金宪现在每天的劳动就是精心照料他家的6亩石榴树,看到一棵棵石榴郁郁葱葱,长势好,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发展软籽石榴种植,中发村成立了金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方式种植300亩软籽石榴,今年能挂果的占一半以上,全村13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种植石榴的就有60余户。
“我的种了24亩,今年挂果的有20亩,土地是给村民流转过来的,一亩800块钱,流转土地的村民平时在我的基地里打点零工挣点零用钱。我们对软籽石榴市场价格做了调查,单个石榴重7两的能卖15元每斤,3两以上不足7两的10元每斤,市场价格还是很可观的。”许林乖一边给石榴树剪枝一边笑着说。
软籽石榴要到第三年才能挂果见到效益,石榴种植户在石榴地里套种了辣椒和黄豆等低矮作物,以短养长,实现了土地的综合有效利用。
“我们村要依靠石榴打一个漂亮的致富翻身仗,要达到‘春天是林园、夏天是花园、秋天是果园’的良好效果。”许林乖说。
如今,通过示范引领、农户种植,产业化拉动,中发村软籽石榴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小石榴正做成大产业,引领更多贫困农户走上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