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 出幸福来
作者:杨静 时间:2018-04-03 阅读:199
“搬” 出幸福来
——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幸福故事
实习记者 杨 静
3月29日,记者走进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眼前鳞次栉比的易地扶贫搬迁房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农贸市场、超市等一应俱全,居民们正聚在一起拉家常、做运动。
据了解,2016年,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修建住房34栋1377套,总面积在15万平方米左右,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户开始入住,安置规模在1340户6816人,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1148户5851人。
为实现搬迁群众的“安居”梦,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坚持社区与园区结合,脱贫攻坚与工业化、城镇化互促共进,以岗定搬、以产定搬,搬迁与脱贫同步、安居与乐业并重,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让搬迁贫困群众逐步走上致富路,实现了“安居”梦。
“2016年,我们划定2017年的搬迁指标是在1289户,6400人左右,在小区之中我们设置了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儿童之家,方便百姓的业余生活。”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杨仕举说。
政府为群众解决就业
“慢点慢点,这是国家统一配发的,小心别撞坏了,要轻拿轻放。”一个30多岁的男子边整理车上的东西边叮嘱搬家公司的工作人员,通过采访得知,这位男子叫王彦军,他是这个小区的保安,常常帮助刚搬进小区的扶贫搬迁户搬家。
王彦军以前生活在龙场镇营田村灯笼组,那里不通公路,交通极不便利,离公路最近的地方走路也要半个小时。平常,村民需要赶集的话,要走20多公里的路才能到镇上,村中的运输几乎靠人工。因此,整个村都很贫穷。
记者随后走进王彦军的新家,家中整洁、喜气,红红的中国结悬挂在客厅中央,客厅沙发紧靠的那面墙上挂着一个红红的倒“福”字。
“我们家是2017年1月份搬进这个小区的,也是第一批搬迁户。搬进新家的时候,政府就已经配发了沙发、电炉、橱柜等生活用品,还给我们发了米和油,真是太幸福了。”王彦军脸上洋溢着满满的笑意。
刚开始时,王彦军面对易地扶贫搬迁,他内心充满了开心与期待,同时也害怕。“开心与期待”是他看到了脱离贫苦的曙光,“害怕”是他担心进了城解决不了就业让一家人无法生存下去。
不久以后,他搬进了城中的新家,政府帮他解决了就业问题,让他在小区里做了保安工作,消除了他的后顾之忧。目前,他的妻子在五里岗贵妹鞋业上班,每个月他们夫妻两人的工资5000元左右,一家人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群众为过上幸福生活而自主创业
走进小区,记者看到的是一片温馨祥和的场景,搬迁群众们悠闲的做着自己的事情,有的在织毛衣,有的在三三两两地聊天,满脸洋溢着笑容。
农贸市场中更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各个小摊分类明确,叫卖声、吆喝声,声声入耳。新鲜的蔬菜、肥嫩的猪肉、香喷喷的烤鸭等各种货物更是琳琅满目,人们争先选购着自己需要的东西,好不热闹。
“我是2017年1月份搬进来的,为了解决生活来源,我就在小区里面开了小吃摊,现在条件算是比以前好多了,不管是孩子的就学问题还是老人的就医问题都解决了。”搬迁户刘丙凤说。
刘丙凤,海拉镇石坪村联合组村民,他们家以前的生活环境也是很艰苦的,离公路有几公里,交通不便,条件极其艰苦。
据刘丙凤介绍,她们家搬进这个小区后,不仅是她自己觉得好了,连孩子也觉得方便了许多,而且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也大有好处。丈夫也因为这次搬进城,到附近工地上做工,每天有150元的收入,比以前在家种地的收入高了。
“扶贫搬迁好政策,搬出幸福领致富。”五里岗的易地扶贫搬迁户通过在园区就业、自主创业等多种渠道,生活有了保障,条件也得到了改变,过上了幸福生活。
“现在,看到易地扶贫搬迁户们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心里面的‘石头’总算落下了,我为他们感到十分开心。”杨仕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