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林海”
作者:陈武帅 李云侠 雷迪 时间:2018-04-04 阅读:385
33年前,300余人奋战45天,让黄沙漫漫的沙子坡变成2.7万亩的华山松“林海”,见证一群人战天斗地的气概。
33年坚守沙子坡林场,护林爱林镌刻成一家三代人的绿色家风;一个小喇叭一桶烟雾剂365天穿梭“林海”书写护林人的绿色情怀。
在海拔2350米的威宁大山深处,在观风海镇沙子坡林场,有一片绵延10余公里的华山松林,有一群用青春守望“林海”的护林人,他们就是安德永和他的18个队友——
守望“林海”
——安德永和他的护林队守望的生态绿
本报记者 陈武帅 李云侠 通讯员 雷迪

安德永查看水桶粗的华山松

安德永和队友正在巡逻

小喇叭是宣传森林防火的秘密武器

安德永查看水桶粗的华山松

安德永和队友正在巡逻

小喇叭是宣传森林防火的秘密武器
★★300余人昼夜奋战沙子坡,45天造林2.7万亩
“牛街子,麻窝山,中间夹着沙子坡;风卷天,黄沙地,风沙滚滚不透气。”
这是33年前沙子坡石漠化严重的真实写照。
1985年初,威宁决定在沙子坡一带实施“人工造林”工程,沙子坡林场的第一代护林人安德永的父亲安启亮和队友聚集沙子坡,开始种植华山松。
据安德永介绍,今年81岁的安启亮当时是种树的副队长,带领300余人驻扎在沙子坡,每人一把锄头,拉成长长的线,一边挖坑一边种植华山松种子。
“当时条件艰苦,护林员白天种树,晚上就住在简陋的帐篷里,披星戴月劳作,只为早点让荒山变成绿海。”安德永说,当时他年仅10岁,也和父亲住在沙子坡林场,成为大人们身后的小跟班。
正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终于在这片石漠化严重,被外界称为“喀斯特的伤疤”的不毛之地,先后通过飞机撒种和人工栽种的方式,300余名护林员用45天时间硬是把沙子坡4万亩荒坡全部种上了华山松,除了没成活的种子和成长过程中损失,如今还有2.7万亩华山松林海。
种子种下去了,一棵棵绿绿的华山松在沙子坡探头探脑冒出来,安启亮和队友们开心地笑了。
★★33年一家三代人爱林护林,好家风成就一片“绿海”
在这支18人组成的护林队里,第一代护林员已经退休,如今大多是“林二代”,有的甚至是“林三代”。
1998年,安德永接替父亲正式成为一名护林员。父亲交接工作那天,自己特意做了几个好菜把安德永喊去,父子俩开怀畅饮,父亲再三叮嘱他守护好这片辛辛苦苦种下来的林子,不辱使命当好一名护林员。
20年来,安德永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从一名护林员成长为沙子坡林场的工区长。不管是当时只领80元工资还是如今的4000余元工资,安德永只有一个信念:守好父辈留下来的这片林子。
三分栽七分护,护林工作非常辛苦。
“为了防止白天牲口吃树苗,晚上被不法分子破坏,那些年我们每天早上8点就出发巡逻,中午就烧几个洋芋吃填饱肚子,晚上要等9点以后才回驻地。特别是有月亮的晚上,总担心有人割草什么的把华山松树苗割了,往往半夜三更才放心回来。”安德永回忆说。
防火是护林最重要的工作,特别是冬春季节,18名护林员分成三个组巡逻在龙头水井、黄家梁子和平顶山这三个片区,每天行走在林间树丛里。
2017年春季,已经多年没有回老家过年的安德永,大年三十匆匆赶回去看看年迈的父亲,但森林防火形势严峻,大年初一他就接到电话赶回了林场。
从接到电话到出发一个小时时间,反倒是父亲安启亮催安德永出发:“林场事大,你快回去,看好林子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孝顺。”
爱林护林已然成为安德永一家三代传承的好家风。如今,安德永的儿子在贵州民族大学学习的专业就是林业生态工程,他的理想就是像爷爷和爸爸一样能成为一名林业人。
★★365天一个小喇叭一桶烟雾剂,他们是林场“健康卫士”
一个小喇叭,一桶烟雾剂,是安德永和队友工作的标配。
小喇叭是用来宣传森林防火知识的,烟雾剂是防治松叶蜂等病虫害的。
1992年春,沙子坡林场平顶山片区发生一起火灾,烧掉几十亩树林,当时安启亮和队友不顾生命危险把火灭掉,全身上下被熏得黑不溜秋的。灭火后,安启亮和队友看着被烧焦的树木,伤心地哭了。
但这次火灾造成的惨痛教训,让护林员们更加重视森林防火。26年来,沙子坡林场再也没有发生过一起火灾。
“我们在三个点设点24小时全天候巡逻。我们的小喇叭不仅在森林里播放宣传防火知识,还走进社区、学校、集贸市场,让防火知识深入人心。”安德永介绍说。
病虫害是护林的又一重点工作。2003年初,林场发生松叶蜂病虫害,短短时间让几十亩松林毁了。
“护林员们每天背着高压剂去喷洒除虫,后来又用烟雾剂除虫,大概坚持了两三年时间,终于让松叶蜂这一病虫害不再蔓延,保障了森林安全。”安德永回忆起来,依然记忆犹新。
都说护林员是森林“健康卫士”,但安德永说卫士的称号也不容易,甚至很多时候得不到群众不理解。
2017年深秋,安德永在巡逻时发现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私自将木材背回去烧火,安德永在劝阻时,老人用打杵打破了他的头,顿时鲜血直流,但他并没有为难老人,自己掏腰包去医治。
“老人生活也不容易,虽然背公家的木材不对,但我不恨他。作为一名护林员,我要看守好父辈留下来的树林,我也会和老百姓融洽相处,让爱林护林深入人心。”关于此事,回忆起来安德永显得云淡风轻。
如今,观风海林区仅野生菌收入一项每年就突破100万元,良好的生态带动了一批发展野生菌加工、销售、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旅游经济。
如今,沙子坡林场野猪回来了,野兔也回来了,多年未见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腹锦雉也来了。
“守护好这片林,是父辈交给我们的使命,是一名护林员的责任,也是建设生态家园的必然选择。我们很高兴成为一名森林卫士。”安德永的话朴实却很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