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组织部“二十四字”强化效能型机关建设
作者:马关响 时间:2018-04-10 阅读:342
本报讯(通讯员 马关响) 近年,县委组织部多措并举,“二十四字”强力推进效能型机关建设,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责任意识,改进工作作风,依法、高效、正确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效能,提升服务水平,保障全县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强学习。不断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把学习作为组织系统机关文化建设、干部职工能力提升、凝聚强大组织力,部机关互学、互比、互帮、互促,提升单位良好形象的关键措施。结合实际,借鉴典型经验,不断丰富学习载体,建起了“干部职工上讲堂”的学习大舞台,通过演讲、办文办事等形式推进威宁组织系统机关管理建设,强化主动学,在实践中学,边做边学。
做实事。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践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围绕便民利民和以人为本服务宗旨,不断深化改进工作作风,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措施,不断改善服务环境和服务态度,抓好工作;严格杜绝弄虚作假、做事不实、作风飘浮等现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约谈、整改,让干部职工常怀一颗对工作敬爱之心,随时保持积极的工作热情,立足工作岗位,主动创新开展工作,并做实工作。
守规章。强化对党章党规、相关条例的学习,不断完善部机关各项管理制度,制定“效能型机关”建设问责制度,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影响机关工作秩序和效能,损害管理和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按照“权责一致、有错必究,依法依纪、公正有序、惩教结合、促进工作”的原则,按问责程序严格追究其相应责任。切实加强干部职工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打造一支懂政治、守纪律的组工队伍。
作表率。全部上下形成了领导干部带头示范、积极作为的良好工作作风,做到“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同时,积极推行“一句您好相迎、一张椅子让坐、一杯热茶相奉、一颗耐心倾听、一片诚意服务、一声走好相送”的“六个一”标准化服务。深入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AB角制等机关效能制度,全面规范工作程序,避免职责交叉、推诿扯皮等问题的发生,进一步方便部门和群众办事,打造示范型队伍、服务型机关,做表率部门。
提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文字驾驭能力、遇事处理能力、演讲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全面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定期召开部机关全体干部集中学习会,学习内容涵盖基层组织建设、人才服务管理、考核、档案管理、干部管理、信息研究等各项工作,做到“交叉学习、综合服务”;每月要求每名干部职工撰写1篇以上新闻信息稿件,兑现考核奖惩;由党总支和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每季度举办一次“开口能讲”演讲活动。通过“演”“评”,总结先进,查找不足,及时改进,积极营造了组工干部良好的能力提升氛围,以学习促工作、以学习提能力。
树形象。注重外表形象、工作形象、作风建设形象、生活形象等建设。在外表形象上,着力打造一支精气神好的队伍;在工作形象上,坚决克服和纠正“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在作风建设形象上,坚持服务为先,优化作风形象,注重继承和发扬组织部门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推动组工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确保作风过硬;在生活形象上开展“星级管理”“文明科室”等创建活动,引导干部职工自觉做到言谈举止、待人接物、邻里相处文明有礼,严格规范组工干部的言行,自觉树立良好形象。
重协调。部机关定期组织开展干部职工教育培训会,通过民主生活、座谈会等方式进行交心谈心,避免“单打独斗”亲情化地去协调交流,不遗余力地传帮带,形成良好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抓、事事运转顺畅”的良好局面,鼓励采取“走出去”的方式主动对接上级和平级部门,采取“沉下去”的方式,积极推行“三进三增”,深入乡、村开展调研指导工作,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对有关工作的建议,保障工作协调有序,减距离增感情。
讲大局。县委组织部在不断培养单位或组织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同时,强化培育增强干部“四个意识”,站在全县的角度谋划工作,做到人人示范带头,遵守单位管理制度,主动思考、积极作为,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配合协助其他股室工作,服务基层、提供决策,为组织分担,高质高效推进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