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在春天里的希望
作者:陈美群 时间:2018-04-11 阅读:393
“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聚焦贫困村”大型纪实专题系列报道(27)
播种在春天里的希望
——哲觉镇马桑林村战贫困见闻
记者 陈美群

村民正在查看烟苗长势

村民正在查看烟苗长势
一路沿着通村公路从山腰向河底一直延伸至马桑林村,触目皆是深深浅浅的绿色,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眼前座座绿意盎然的山峰孕育着春天的希望。
走进马桑林村,村民们三三两两正在地里提蒜苔,欢声笑语在田间回荡,充满了精气神。
马桑林村位于哲觉镇西南面,与云南省会泽县大井镇营坪村、芦坪村隔河相望,山水相依;与本镇中发村、海田村、割麻村接壤。全村总面积9.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900米,最低海拔1580米,平均海拔1700米。耕地面积1200亩,耕地较少,自然条件恶劣,农民收入低。
全村辖4个村民组(坪子地组、大丫口组、大海子组和马桑林组),有365户161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93户310人,贫困发生率为19.25%。
“2014年脱贫9户28人、2015年脱贫5户14人、2016年脱贫6户16人、2017年脱贫4户12人。”马桑林村近几年不断脱贫的人口数据,驻村第一书记丁树云清清楚楚地记录在脱贫帐册里。这一组组看似简单的数据背后却隐藏着一户又一户人家“战贫”的生动故事。
马桑林村二组41岁的赵应厂谈起自家的脱贫路时既有幸福也有辛酸。
2014年赵应厂家被评为贫困户。
“当贫困户心里着实不好受,2014年的时候是真的无法了,不然我不愿意当贫困户,当时心头想的就是和穷拼了,一股劲想要富起来。”赵应厂一边提蒜苔一边说。
穷则思变。2015年,赵应厂利用瓦渣河丰富的水资源和低海拔气温高的自然条件种植蔬菜。这一年他先试种了两亩大蒜和1亩辣椒,蔬菜长势好,销路也好,3亩蔬菜给家里增加了不少收入。
赵应厂一心想要早些脱贫,不想拖村里的后腿,他准备多谋些致富路子。
尝到了甜头的赵应厂在2016年增加了蔬菜种植面积,这一年他流转了3亩土地,一共种了6亩。另外还把国家扶贫的10000元扶贫资金用来买了一头母牛喂养繁殖小牛,同时还喂了两头母猪。
“2016年一家人都很辛苦,起早贪黑,但是苦得值得,家里以前欠下的账还清了,生活条件也好了很多。”赵应厂乐呵呵地说。
2017年,赵应厂家脱贫了,这也让赵应厂悬在心里的石头着了地。
“脱贫了也算喜事一桩,还真是应了那句古话,‘人逢喜事精神爽’。今年,我要种30亩烤烟,多挣点钱给娃娃读书,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我会和村里还没脱贫的群众一起努力,大家好才叫真的好嘛。”赵应厂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房子大了收入多了感觉越来越好,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环境越来越好,道路宽了心气顺了日子越来越好。”马桑林村的老百姓日子正在一天天发生着变化。
“以前这里交通不变,人多地少,加之群众思想观念落后,被列为贫困村。近几年国家扶持力度大,马桑林村有了很大变化。”马桑林村村委会主任陈道福如是说。
说到变化,马桑林村的新农村建设落地有声,灰瓦白墙的房子随处可见。
通村公路平整宽敞,“组组通”公路实施正在火热进行。
2018年,马桑林村启动“组组通”公路建设两条,分别是月亮石至老街、大丫口至沙田共7.37公里,惠及农户330户,随着“组组通”公路的建设,公路实现全覆盖,交通条件有了极大的变化。
另外,该村未通路的18户共73人计划2018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确保他们能如期脱贫。
该村还不断壮大养殖业,据了解,全村户均养殖3至4头牛的有100余户,户均养殖1头牛的有200余户,养殖业的发展给老百姓增加了不少收入。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调富一部分。2018年,该村调减玉米种植1100亩,将调减的耕地种植烤烟700亩、辣椒400亩,另外规模连片种植蔬菜600亩。
马桑林村四组的吴小粉家是2018年预计脱贫的贫困户。
“我家今年要脱贫,种了10亩烤烟、3亩辣椒和1亩大蒜,刚刚从地里回来,中午一点了还没吃早饭,还要先把猪喂了。”51岁的吴小粉说完便提了一桶猪食向猪圈走去。
“种烟划算得很!”吴小粉细算着种玉米和种烤烟的收益。
在记者问及她家今年能否脱贫时,吴小粉信心十足地说,“争取把贫脱了”。
“2018年马桑林村要脱贫30户94人,同时要出列贫困村,虽然任务重,但是我们想方设法也要按计划在今年出列。”丁树云坚定地说。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马桑林村的群众正面朝黄土背朝天向大地播下希望的种子,脱贫致富的幸福和喜悦仿佛就在他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