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4-11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作者:曾威 时间:2018-04-11 阅读:243


   前段时间偶然间看到了诸葛亮在《诫子书》所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是诸葛亮在54岁的时候,给8岁儿子诸葛瞻写的一封治学修身的家书。寥寥几句古语,可谓字字玑珠,句句经典,令人读之动容。今日将这位高风亮节、才学渊博的古代圣贤的家书引申到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中,同样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知之愈深,信之愈笃,行之愈实。“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说:静以修身身自清,俭以养德德自成。修身养德是做人之本、成事之基、为官之道。在这个物欲横行的年代里,我们更要静下心来修养身德,自觉抵御外界诱惑,才不至于在人生之路中迷失方向而不思进取,不分轻重,到时候“将复何及”。
  反腐警示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一个个落马官员的现身说案,一个个鲜活的监督执纪故事的呈现,给我们上了一堂堂生动的廉政教育课。不能抵御外界的诱惑,背叛了自己的入党誓词,最后“将复何及”。我们要以史为鉴,重新认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自我修养,保持自身清正廉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工作与生活中,要努力做到少一点浮躁,多一份沉静;少一点惰性,多一份刻苦;少一点奢望,多一份恬淡。持之以恒,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弘扬清正廉洁的传统美德,倡导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清白做人的社会风气,从思想、品德,行动上高标准严要求自己,做好带头作用,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为清廉中国形成一种清正廉洁之风,我认为我们最主要的是要修身养性,提高自我修养,做到“胸怀真善美,两袖不染尘”的自省,做到“贫贱不能移”、“崇辱不能惊”的自励,做到“权是双刃剑,荣辱一挥间”的自警,做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的自爱。“水清沙自洁,官贤弊自绝”,我们每个人都提高自我修养,做一个完全生活中阳光里的人。不去行贿,更不去受贿,不去找关系,不想着找“捷径”,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抵御各种诱惑和腐蚀,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做一个“平凡”的自我,在这平凡之处显不凡。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品德高尚的表现。我们崇尚节俭,节俭被视为治国之道、兴业之基、持家之宝。“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作为基层工作者,只有人人清廉尚俭,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粮食做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节约成本,降低损耗,将单位利益最大化。那样,我们的单位才能永葆活力,在同行中的竞争力也更加强大。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们应该在心灵上自省,思想上自警,精神上自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们修身养性,是为了更好地工作,更好地生活。我们提高自我修养品德,教育好“祖国的花朵”,净化社会风气,还原一个清廉中国,在做好自己的同时,也为社会奉献一点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