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清酒寄哀思
作者:宋邦辉 时间:2018-04-11 阅读:226
又是一年清明时。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清明时节,心里总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晚唐杜牧的这两句诗来。雨纷纷,欲断魂,凄清寒骨。时空之外无更多言语,唯有思念已化作漫天小雨,湿不透、晾不干,只能任由它满天飘洒。
想起祖父,一个远去的身影,带走了我少年的时光以及有关清明节的记忆。那时,祖父总带着一大家人去挂青、扫墓,指认古老的坟墓,讲述那些流传至今的故事……那时,我总是想,人走了去了那里?变成了什么来守护他们的亲人?
在古书《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当清明这天到来,清明风就悄然而至,清明雨沙沙地下着,气温忽然骤降,从昨天的艳阳高照,到今日的气温低至零度。不得不让人觉得,这是一种特定时空的隐喻吧!
古人又在《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如此看来,清明就该是一个清风徐来,清洁明净的好日子吧!可为何这天,人们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呢?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不可提及。即使是一句简单问候,一个凄清眼神,都是悲悯。处处有悲的空气,远去的亲人,舍不得,真舍不得!那些逝去的先人,那些曾经挚爱的人们,而今,已存在于另一个陌生世界,不可见,不可触及!
在严寒刚刚消退、万物复苏的早春,赶到野外去扫墓,告慰亡灵,表达心中的缅怀,同时戴花插柳,踏青游春,亲切地拥抱大地山川……
扫墓,踏青,插柳……古人很懂浪漫,又很有情调。宋代高翥的《清明》诗云:“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生动描写了古人清明扫墓的情景。这样的场景,这样的庄重礼拜越来越淡出人们的视野,不复出现。今人的浮躁,冷漠可见一斑。
而今,祖父已去了一个遥远的天国,享他的清福去了。我们慢慢长大,变老。当我们再次举起一壶清酒,慢慢洒向黄土,只是希望祖父能够品尝到酒的芳香,知道我们在思念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