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4-12

春风吹到小岩脚

作者:岳刚 顾毓胜 喻飞燕 时间:2018-04-12 阅读:279


  “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聚焦贫困村”大型纪实专题系列报道(28)


春风吹到小岩脚
——访猴场镇深度贫困村之木块村
记者 岳刚 实习生 顾毓胜 通讯员 喻飞燕


  来猴场镇木块村采访,碰巧在村口遇到了一位古稀彝族老人,便询问曾经的木块村是什么模样?老人用略带沙哑的声音念叨:
  治安是靠狗,种地是靠手,照明是靠油,发财是靠想,媳妇是靠抢,吃饭是靠党……
  经了解,老人说的不是传谣,事实基本如此。
  木块村辖4个村民组,全村228户1118人,其中彝族同胞占全村人口的90%,大部分聚居在该村一个叫小岩脚的山谷里,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寨。
  “春风行动”启动以来,木块村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
 
大路修到家门口 种地出行不用走
 
  从猴场镇街上出发,途经藤桥、中营、新建三个村(社区),轿车行驶在5米宽的通村水泥路上,一路畅通无阻,春风轻拂着绿柳、苹果花、人们的脸颊……白云飘过头顶,阳光洒满村庄,泥土散发出淡淡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
  春风行动,重在“行动”。
  刚走进木块村,只听见半山腰里挖掘机隆隆的作业声,一部分“组组通”已经建成投入使用,施工队伍正在紧锣密鼓向前迈进。
  “以前没修这些路的时候,小孩读书、进地种庄稼等都是靠双腿。特别是种庄稼,全靠人背马驮,很多路又高又陡,有些地方要紧贴着悬崖过,叫人直冒冷汗。现在好了,路陆续修好了,方便多了,摩托车也好,三轮车也好,行动又干净,还省时省力。”村民严太明如实说道。
  要致富,先修路。
  2015年,省交通厅的同志对口帮扶木块村后,该村得到了大力扶持,积极争取项目,为村里修通了4.5公里的通村水泥路。
  目前,木块村全村“组组通”公路建设里程为13.8公里,现正在施工建设中,将惠及200余户1000余名村民,全村群众人背马驮的日子即将结束。
  春风行动通组公路建设启动以来,猴场镇以通村公路网建设为重点,以农村“组组通”公路为主战场,尽力补齐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切实发挥交通在脱贫攻坚中的先行作用,全力助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作为深度贫困村的木块村,受益匪浅,人们有了新希望,有了新盼头。
  “现在,村里有8户村民买了拖拉机,一户买了微型车。路修通了,村民的日子也逐渐变好了,思路也开始活了,来来往往的拖拉机和微型车,大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大家都在忙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争取早日脱贫致富!”村支书吴路佳对全村脱贫充满了希望。
 
调产业 助脱贫
 
  木块村由于海拔高,山体陡峭,且山体多为岩石结构,植被稀少,无法蓄水,村民大部分时间“靠天吃水”。
  自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发布以来,猴场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集中精力、集聚资源,围绕脱贫攻坚的实体支撑,全面压缩低效玉米等作物种植面积,努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突破。
  为助推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果,木块村全力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大力种植苹果、花椒、魔芋、大蒜等作物,为老百姓创收,确保在2019年全村脱贫出列。
  当前,木块村调减玉米种植,改种苹果1000余亩、花椒2000亩,并计划在花椒和苹果种植基地套种魔芋、大蒜,有效综合利用土地,帮助村民增产增收。
  55岁的村民吴学士,是木块村四组精准扶贫户和自管委主任。2017年10月以前,吴学士常年在外务工。年底,吴学士得知村里正在实施深化改革、全面调整产业结构这个好消息,他马不停蹄赶回老家,积极抓住发展机遇,决定从种花椒、苹果上做文章。
  “我从小就在农村长大,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我忘不了这里的土地,是它养育了我。现在,国家大力扶持我们农村发展农业产业,我很高兴,种树不仅可以培土保水,还可以带来收入,我在外打工时也对果树种植管理有一些经验,决定用这一技之长,发展经果林种植,早点和贫穷说再见。”吴学士充满信心地说。
  2018年,吴学士通过内部流转土地,连片种了5亩苹果和10余亩花椒种植,是木块村产业调整脱贫攻坚带头人、积极分子。
  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也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
  猴场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要求,以“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方式发展产业,着力调优调顺产业布局,着力做大做强产业基地,着力培养壮大经营主体,着力实现产品质量提升,着力创新利益链接机制,切实提升困难群众收入,结合全镇的主导产业,在调减玉米等低产低效农作物区域面积内发展优质蔬果主导产业和花椒、苹果等特色优质产业。
  春风吹到木块村,摘帽有望,脱贫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