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麻村“战贫记”
作者:陈美群 时间:2018-04-12 阅读:182
“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聚焦贫困村”大型纪实专题系列报道(29)
割麻村“战贫记”
记者 陈美群
通往割麻村的路是水泥路,从坡上行驶至河底,又从河底向山顶一路爬行,一路上随处可见坡耕地里群众春耕忙碌的身影。
割麻村位于威宁县城的西部,距县城120公里,距哲觉镇镇政府20公里,海拔2300米,属高原地貌,地形高低相差较大。割麻村具有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降水量700毫米,年无霜期170天,境内没有河流,水源点少,水资源缺乏。
全村土地总面积1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03亩,人均占有耕地0.7亩,坡地占60%左右。土壤有棕土、黄泥土等两个土类,土层浅薄,部分坡耕地和荒草地石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土壤瘦薄,广种薄收导致农民收入低,这是造成割麻村深度贫困的原因之一。
全村348户137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30户478人,贫困发生率为34.89%。
车子爬上了高山,绕过几个急弯到达了割麻村村级活动场所。眼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住房让记者眼前一亮,有几所修得较好的平房贴上暗粉色瓷砖,还有的是灰瓦白墙的新农村建设,水泥路也修到了家门口,在深深浅浅的春色装点下整个村庄都散发着朝气。
村级活动场所对面的一栋两层楼平房建得甚是漂亮,外墙贴上了漂亮的瓷砖,透过二楼的落地窗,能模糊看到了精致的内装饰。在农村,这样的房子算是修建较好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那所两层楼平房是2017年脱贫户陈金才家去年修建的,老两口带着儿子勤快得很,有时天蒙蒙亮就在地里干活了,今天去岩边种洋芋去了,如果村里的贫困户都拿出陈金才这种干劲来,脱贫就不愁了。”割麻村长坪组组长苗强国笑着说。
陈金才脱贫致富成了村里的典型,同时也是邻居闲时家长里短的话题。
在苗强国的指引下,记者在岩边的地里见到了陈金才。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带着一顶被太阳晒得泛白的蓝色帽子,穿着朴实,看到我们便将锄头把放在地上坐下来与我们聊了起来。
“我家在2016年以前都还很穷,那个时候上街想买点好吃的都舍不得,对于脱贫致富也没得什么信心。后来国家政策好,帮扶多,村里面也给我们出主意如何脱贫致富,我下定决心和穷搏一搏。有句话是这么说,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嘛,我这是鼓足干劲拼一拼,让土墙房变成了现在两层楼的平房。我家盖房子的时候,国家还给了20000块钱的补足,党的政策很好啊。”陈金才乐呵呵地说。
陈金才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很苦很累,但生活过得不错,他现在养了3头牛、2头母猪,还栽了几亩中药材,年收入还不错。
“我觉得这人穷了不怕,就是不能懒,不能光靠等,光靠要,自己都不吃苦,咋个能够富裕嘛。我还经常跟我儿子说,一定要多挣点钱,以后要越过越好。”陈金才谈到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和期望。
“我家今年还得再苦一年,明年应该能脱贫了,今年家里的几亩包谷地都改种了中药材和辣椒,收入也会多一些。家里还喂了10多只羊,还有几头猪,生活比往年要稍微宽余点了。”割麻组54岁的赵贵英一边赶羊群一边说。
割麻村目前还是贫困户的通过了解下来2018年要脱贫确实存在困难,但是在采访的过程中能感觉到老百姓的战贫困积极性很高。
割麻村基础设施建设在不断加强,2017年修了3条“组组通”公路共5.1公里,惠及农户348户。2018年启动小街子至林家村子的通组路建设,修建竣工投入使用后将惠及农户51户。
深春时节的割麻梁子春风四起,农民依旧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着,烈日下农民的汗水将会浇灌出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