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4-16

专家进基地 政策上舞台 宣讲进村组

作者:李玉香 时间:2018-04-16 阅读:263


 专家进基地 政策上舞台 宣讲进村组
——么站镇创新讲习模式为脱贫攻坚注入新动力
通讯员 李玉香

  2018年以来,么站镇通过创新讲习模式,以“微信群”“QQ群”“农民夜校”“院坝会”等为载体,为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传送惠民政策和致富技能,深受群众欢迎,为助推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注入了动力。
 
专家进基地,专业讲习获点赞
 
  “种苹果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扩穴改土,因为苹果树苗的根是真菌根,根毛是菌丝状,如果土壤板结、土层线薄、土质不肥沃,根毛很容易干枯,也就容易引起黄化、落叶等现象。因此种的时候不能蘸稀泥,压紧土层的时候不能用锄头使劲敲打,否则容易造成根毛脱落。”近日,在么站镇汤郎村的苹果种植基地,分发苹果树苗现场一派繁忙,有着多年种植经验的“土专家”讲习员、驻汤郎村第一书记苏吉富正忙着给前来领取苹果树苗的群众讲解苹果种植技术要领。
  据了解,为了给群众提供专业化水平的实用技术和政策理论讲习,么站镇在推进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规范化建设工作中,积极整合人才资源,组建专业化的讲习师资队伍。同时,结合脱贫攻坚实际和产业发展需求,邀请了县农牧局、畜牧局、林业局、科技局等10名农业科技人员为辖区内扶贫讲师,定期不定期到镇、村各级讲习所围绕精准脱贫、产业发展、医疗教育、玉米调减、组组通公路建设等方面进行专题讲习。此外,组织镇、村“土专家”为贫困群众进行技能培训,全面提升讲习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切实提高贫困群众创新发展能力。目前,么站镇共到田间地头开展讲习50余场次,参与人数共8000余人次,深受群众点赞。  
 
政策上舞台,通俗易懂讲习受欢迎
 
  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么站镇立即组织力量,组建巡演队伍,深入辖区内村(社区)讲习所开展“学习十九大、宣传十九大”巡演,将党的十九大精神、惠民政策等通过歌舞、诗歌朗诵、小品、脱口秀、音乐快板等艺术形式搬上舞台,使讲习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看了《懒汉脱贫变富翁》这个小品后,感觉很受启发,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通过演出的方式展现出来,易懂又好记,只要想发展,有的是门路。”该镇平原社区支部书记王俊书观看了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小品后感慨地说。
  据悉,该镇在开展宣传政策上舞台以来,共开展相关文艺演出30余场次,受益人数20000余人次。

宣讲进村组,“点餐服务”讲习人气旺
 
  “这个问题,让我来解答。”4月9日晚上,平原社区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里热闹非凡,该社区相关负责人在宣讲完党的十九大精神后,组织群众开展宣讲知识抢答。“白天有专家现场给大家讲种植李子技术,晚上有社区负责人给大家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真的感觉挺充实,村民们参与的积极性也特别高。”王俊书告诉笔者。
  2018年来,为确保实现脱贫攻坚连战连胜,平原社区讲习所围绕打好脱贫攻坚“四场硬仗”要求,认真给群众讲习各种惠农政策,在适量调减玉米的同时连片种植了1000亩李子,并成立了威宁县晟瑞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运用社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管理,建成了社区脱贫攻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第一个示范基地。
  此次种植的1000亩李子涉及该村夏家院组、孔家口子组的16户贫困户78人,已覆盖了27%以上贫困户,预计盛果期每亩年收益6000元以上,既为村民找出了致富路,又有效助农增收。
  么站镇还通过讲习所+“微课堂”、讲习所+“流动党校”、讲习所+“农民夜校”等方式,为群众“点餐式”服务。在该镇五嘎村,利用晚上群众相对空闲的时候,组织讲习员进村入户为群众讲授相关知识和技能,课后还为部分有兴趣的党员和群众提供“一对一”的解疑答惑时间,把之前的“端餐式”服务改为“点餐式”服务,群众需要讲什么,哪方面有疑问,讲习所就围绕群众的需求进行讲习。同时,该村还通过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将讲习课堂搬到网络上,及时将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乡镇的有关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和重大会议精神及各种惠农政策、精准扶贫知识、农村实用技术等上传至微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为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提供更多理论政策和致富知识,方便群众随时“点餐”,让讲习所的人气越来越旺。
  在2018年来,么站镇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共开展各类讲习100余场次,举行抢答和讨论活动10余场次,播放影片30余场次,参与群众达30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