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岗街道多元化种植让农民有奔头
作者:纳雍“春风行动”特派威宁报道组记者 龙慧锋 谢彦春 罗昌然 本报记者 岳刚 夏超 时间:2018-04-17 阅读:229
五里岗街道多元化种植让农民有奔头
纳雍“春风行动”特派威宁报道组记者 龙慧锋 谢彦春 罗昌然 本报记者 岳 刚 夏 超

白萝卜种植基地里的机械作业

村民们正在三膜早熟马铃薯大棚里劳动
日前,纳雍县新闻中心“春风行动”特派威宁报道组一行走进五里岗街道寒洞社区,连片的蔬菜大棚尽收眼底。
大棚里,村民们忙着采收早熟马铃薯,萝卜等蔬菜也进入了采收期,丰收场面比比皆是。
五里岗街道因地制宜,引进农业公司并与之合作,发展现代农业,助推脱贫攻坚。
一
五里岗街道种植三膜早熟马铃薯、萝卜、辣椒等,依靠引进来、走出去,找到了新的致富路。
当地党委政府打破传统耕种模式,引进农业公司,科学规范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群众收入。
2017年起,五里岗依托便利交通、平整肥沃土地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带领群众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造了3000亩三膜早熟马铃薯种植基地及其他蔬菜基地。
中垦薯业有限责任公司就是五里岗街道引进的公司之一。
公司流转群众土地种植早熟马铃薯。土地流转后由中农发、俣合专业合作社负责建设大棚,一年三季,既丰产,又提高土地复种指数。
规模化和产业化种植,坚定了寒洞社区群众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寒洞社区60岁的村民杨光姐按一亩每年800元的价格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又在马铃薯种植基地务工,每年可获得1万余元的务工收入。
和杨光姐同一村民小组的张磨姐说,她家有7亩土地,以前种苞谷,要投入化肥、种子和大量劳力,收入却不高。现在光流转土地每年就有5600元纯收入,加上在基地务工,一年收入接近2万元。
以前,寒洞社区群众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年轻人基本外出,有些土地只有撂荒。引进农业公司后,群众愿意流转土地,为规模化种植奠定了基础。
依托土地流转和就近务工,群众收入稳稳当当,寒洞社区人均年收入可以增加2000元。
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下,寒洞社区种植业已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
威宁马铃薯销售大门已打开,产品不仅在威宁周边销售,还销往东部发达城市。
通过引进来、走出去,五里岗街道寒洞社区三膜早熟马铃薯种植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基地负责人李瑞琪介绍:“现在,我们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大棚早熟马铃薯种植,目的在于打造威宁马铃薯品牌,让马铃薯种植为群众增收,达到公司与群众共赢的目的。”
二
距寒洞社区三膜早熟马铃薯种植基地不远的白岩社区,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大块大块的平地里,大型耕作机器不停运转。
白岩社区土地肥沃,适合种植白萝卜。
2017年,白岩社区种植汉白玉春萝卜,由于缺乏经验及技术,收益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吸取去年的教训,现在种植白萝卜要分片分期种,才能获得更好收益。”白岩社区主任张立军说。
按照新规划,白岩社区分片分期种植萝卜,打好时间差,既能保证萝卜产量,又能及时在当地市场销售。
正在地里种植萝卜的村民张志祥说:“现在我们这里种洋芋、萝卜,土地流转给社区既有固定收入,还可以来这里打工,安逸多了!”
白岩社区以每亩800元的价格向群众流转土地,打造白萝卜种植基地。
基地紧靠356国道,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是五里岗街道重点发展的高效农业园区之一。
基地坚持“政府搭台、服务农户”原则,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按照“科学种植、特色突破、产业经营”的发展思路,广泛采用现代化设施栽种优质白萝卜。
目前,该项目已投资1500万元,连片种植1000亩白萝卜,可持续种植3季,每季亩产7.5吨,年产至少2万吨,可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当地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
三
寒洞社区、白岩社区产业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当地党委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集资金,在三膜早熟马铃薯种植示范区配套完善了水、电、路等设施,解决了公司及合作社的后顾之忧。
按照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储藏、统一销售“五统一”原则专业化管理早熟马铃薯,突出打造“费乌瑞它”早熟品种,使马铃薯种植得到有效推广,增加群众收入。
重视技术推广,以全程机械化和标准化为先导,推广垄沟种植、水肥一体化、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提高种植效益。
同时,突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建作用,引导农户利用土地入股,按合作社85%、社区集体5%、一般农户10%(如果是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则按15%)进行利润分成。基地套种辣椒、莲白、西瓜等,增加了大棚使用率和产出率。基地吸纳白岩、寒洞两个社区剩余劳动力、移民搬迁群众务工,解决了300余名劳动力就业,加快了脱贫攻坚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