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一路”而动“全村”
作者:马召凤 许定华 时间:2018-04-17 阅读:202
“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聚焦贫困村”大型纪实专题系列报道(30)
修“一路”而动“全村”
——小海镇深度贫困村银光村的修路故事
记者 马召凤 许定华
在小海镇银光村,路始终是当地村民绕不过去的话题。许多年以来,村子里那一条条靠着几代村民用农具挖出来的土路像难以治愈的慢性病,把痛感一点点延伸到每一个村民的生活里。
起初,还有热心的村民时不时去修修补补,后来,村民们连修补都省了。长时间的修补经验告诉他们,只需要一场大雨,所有花费在路上的力气终将化为泡影。
在银光村,总会有这样的场景出现,一辆拉着农产品的拖拉机从泥路上经过,瞬间就会变成一个“哮喘病人”,拖拉机打滑的声音一定要等到司机放弃了挣扎回家吃饭才会停歇。而往往,一阵剧烈的打滑之后,道路两边的庄稼瞬间成了灾难现场,泥巴飞溅得看不清庄稼原本的颜色。起初,还有村民为弄脏了他家庄稼而吵闹。后来,大家都释然了,因为他们知道,可能下一次拉着拖拉机困于泥塘的会是自己。
在这个没有路的村子里,这种无路的痛感总会顺着村子里的各种泥巴路一点点输送到各个角落。无论从何处避让,都无处躲避。那一条条绕不开的土路,宣告了这个村子和其他地方的莫大差异。
“到我们村里来买猪,每斤猪肉非要比其他地方低两块。”58岁的村民李文之说起了她家卖猪的经历。前年,李文之一家喂养了10来只小猪,等到可以卖小猪的时候,村子里下了一场大雨,车子出不去。李文之就联系街上的商贩卖猪,本来价格谈的好好的,一听说是银光村,商贩马上就转变了语气,表示每斤猪要少2元钱才愿意下村里来。李文之一生气,“啪”的一声就把电话挂掉了。
其实这些年里啊,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由于银光村的道路条件差,无论是前来购买农特产品还是生猪,但凡到村子里来拉的,价格都要比其他村低。因此,村民们对于路的期盼可想而知。
村支书陶勇每每说起路就头疼:“我们村的地理条件不差,就是路难走,要是能把路的问题解决了,脱贫不是问题。”然而,如何解决路的问题他却没有办法,银光村9个村民小组,通组路涉及面积广,要修路谈何容易。
去年8月,威宁打响了组组通公路交通大会战,修路这件事情在银光村逐渐从梦想变成了现实。
“全县组组通公路大会战启动会在我们村开。”这一消息就像一粒火星子丢进油锅里一样在银光村炸开了。
围绕着修路,村民们讨论出了很多种不同的版本,有人说村子里以后要发展旅游了,有人说村子里要有外资进来投资了……对于银光村的村民来说,只要改善了路,仿佛这个村子马上就能发展成为人人羡慕的好地方。
组组通公路大会战启动那天,银光村一下子热闹起来,村民们挤在现场,看着一台台挖掘机轰隆隆的开进了村子。这个顶着“贫穷烂地”的村落终于挺直了一次腰杆。那天,但凡用微信 的银光村人,朋友圈里必定记录了当时的场面。
修路这件事情,是银光村一次“输血式”的帮扶。有了路,这个村子里才能充满活力,有了路村子里的产业才能有所发展。多年的烂泥路之苦让村民们对修路这件事情表示了前所未有的“大方”。 “修这条路,推了我家地,损了100多丈,可能有将近一两亩,但是我一句话也没说。”52岁的张已华背着双手,进组的路修到那里他就看到那里,生怕错过了这件轰轰烈烈的大事。
银光村全村通组路共计实施17.6公里,目前已完成全部工程的85%,预计在六月份竣工。通组路的新修惠及全村663户3313人的出行。
“路的问题解决了,下一步就很好打算了,长期经果林+短期特色产业种植相结合,银光村总会发展起来的。”村支书陶勇表示,多年以来,困扰着银光村经济发展的道路问题在今年就会得到解决,接下来就可以放开手脚发展特色产业种植,路在银光村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
如今,银光村的通组路建设正在各个小组全面开展,与之配套的,产业发展也在步步规划。今年,银光村规划300亩“黑美人”马铃薯示范种植,100亩辣椒种植,并在村级合作社的带领下辐射带动全村发展特色产业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