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克沟村打出组合拳
作者:罗喜贵 夏超 许定华 唐爱梅 时间:2018-04-18 阅读:302
“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聚焦贫困村”大型纪实专题系列报道(33)
脱贫攻坚:克沟村打出组合拳
记者 罗喜贵 夏超 许定华 唐爱梅

克沟村已建设完工的大型肉牛养殖场

克沟村已建设完工的大型肉牛养殖场
早春时节,克沟村鸟语花香,春光迷人,处处充满着勃勃生机。
克沟村位于龙场镇政府东面,是全县84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667户301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2户1003人。
这个贫困人口几乎占全村三分之一人口的深度贫困村,近年来在镇、村两级的引领下,全村在脱贫攻坚路上创新机制,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打出了一套全新的组合拳,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村民们脱贫致富迎来了新希望。
修路搭桥 破除瓶颈
一直以来,山高坡陡、交通不便是制约克沟村发展的最大瓶颈。
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村民们种植苞谷洋芋全靠人背马驼,爬坡过坎,十分费力,加上村里的土地全都是山地,放眼望去土地就在眼前,可走起路来却要走半天,一天两三趟来回还要忙快点,村民们种地既费力又受苦,被折腾得苦累不堪。
“要致富,先修路”,这成了克沟村发展的共识。村支书李仁福说:“咱们村要是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脱贫致富就无从谈起,更别说搞产业发展了,就算是老百姓种出了粮食,也无法拿出去卖啊。”
为了破除瓶颈,年初,该村牢牢抓住全县通组公路建设的大好时机,带领全村群众大修产业路、通组路,为全村产业发展和村民生产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克沟村克沟组至涂家垭口总长3公里,宽3.5米的通组路已修通,另外4条共9.1公里宽分别为3.5米、4.5米、6.5米的通组路和产业路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几条路修通后,多年来制约克沟村发展的瓶颈将得到有效解决。
“路通了,大家就能脱贫致富,咱们村的发展就快了。”村民耿保仙乐呵呵地说。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克服,修通每一条通组路,破除多年来一直困扰村民们致富的瓶颈。”李仁富坚定地说,
建好集镇 扮靓村庄
克沟村山高坡陡、地形起伏,不少人家散居在沟壑纵横的山麓下,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很难到达村民居住的地方,村民进出和生产生活十分艰难,而居住在这些山旮旯里的人家几乎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了帮助这些贫困群众改善条件,该村在县、镇两级的大力支持下,按照村级小集镇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县财政拿出140万帮助建设小集镇街道堡坎,县扶贫办帮助硬化一条8米宽的小集镇街道主路面,其它的配套基础设施再由该村致富能手、村委会副主任耿继林个人集资投入建设,待整个村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后,再按占地面积每平米200元的价格转让给愿意到这里来盖房子的贫困户,耿继林再从中回收垫付的成本。
耿继林告诉记者,目前他已一次性垫付了78万元,估计还要100多万元才能将小集镇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好,压力显然很大。不过耿继林表示,只要能帮助贫困户改善居住条件,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压力也能挺住,将小集镇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好,造福于村里的120户集中搬迁贫困户,同时让这些建好的小集镇扮靓整个村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小集镇的配套基础设施还没建设完,但却有不少贫困户已花钱买下了地基,在街道旁盖起了漂亮的小洋楼,他们很是看重这块即将让他们过上幸福日子的“宝地”。
罗美琴家就是其中的一户,他家是该村中心组官寨的精准贫困户,原来居住的地方连路都无法修通,如今在这里买了160多平米,盖起了两层楼的小洋楼,待装修完工后即可入住,一家人即可告别偏僻落后的土房子。
调整产业 亮剑贫困
耿自龙是克沟村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前些年在外开采煤矿赚了钱,成了村里赫赫有名的“大老板”,他赚到钱后没有忘记家乡的发展。今年年初,克沟村进行产业结构大调整,缺乏能人带动,他主动回来,带领周边的父老乡亲们种植中药材,引领群众产业转型,为该村的产业结构调整作贡献。
目前,在耿自龙的带领下,克沟村已发展种植丹参、附子、木香、一枝黄花等中药材1100余亩。
如今,走进耿自龙带领村民种植的中药材示范基地,一株株长势良好的附子飘出淡淡的清香,在田间进行管理的村民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村民耿礼朝告诉记者,今年自中药材种植以来,基地上平均每天进行田间管理的工人不下80人,工人大多是本村的贫困户,平均工资每月在2400元左右,中药材种植不但引领当地村民进行产业转型,还为当地贫困户增收致富增添了新的路子。
不仅如此,今年该村还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有效调减了玉米,引领了村民种植露天马铃薯青薯9号1100亩、核桃500亩、花椒800亩,产业结构得到大幅调整,为全村212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带来了新希望。
“调整产业,亮剑贫困。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全村将会摘掉贫困的‘帽子’。”村支书李仁富信心满满。
引进养殖 带动发展
克沟村要发展,没有规模成型的养殖可不行。正是基于此,该村牢牢抓住恒大帮扶的有利时机,在村里建起了一个占地面积70亩,规模养殖300头的大型肉牛养殖场,带动全村村民发展肉牛养殖。
目前,该养殖场建设已全部完工,正等肉牛进场。
据村副支书郎维才介绍,该养殖场将采用贫困户申请特惠贷3-5万,每户贫困户至少购买2头肉牛参与入股,再由恒大集团每头牛帮扶3000元,当地政府帮扶500 元,入股后的贫困户每年一头牛可分到1000元的红利,固定分红5年,5年后再将两头牛(重量跟贫困户入股时差不多的两头牛)返还给老百姓,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养殖。另外,贫困户可优先考虑进入养殖场务工,务工费每人每月按2000元左右发放,从而帮助贫困户快速走上脱贫致富之道。
“该养殖场投入养殖后,可解决40至50个贫困人口就业,将带动全村三分之二的贫困户致富。”郎维才高兴地说。
“攻坚拔寨铁骨铮。” 如今,克沟村在脱贫攻坚路上,已成功打出一套全新的组合拳,为该村早日脱贫致富、决战同步小康带来了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