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肠梗阻 种下致富业
作者:李玉荣 陈美群 许定华 马关勤 时间:2018-04-18 阅读:245
“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聚焦贫困村”大型纪实专题系列报道(34)
打通肠梗阻 种下致富业
——马街村脱贫攻坚见闻
记者 李玉荣 陈美群 许定华 通讯员 马关勤

马街村通组路建设热火朝天

马街村通组路建设热火朝天
马街村是全县84个深度贫困村之一,位于云贵乡政府所在地北面10公里,全村15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组419户1546人。
778县道穿村而过,便利的交通条件,一度让马街人民感到自豪不已。然而由于没有产业支撑,没有一条像样的通组路,一度时期以来,贫穷依旧像大山一样压在大家的心上。
数据显示,按照贫困标准,2014年的时候,马街村还有192户734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如何让这部分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让大家幸福感获得感大大提升,一直以来都是党委政府的牵挂,也是马街上千人民群众梦寐以求的事。
★★打通肠梗阻:通组路建设热火朝天
4月10日,风和日丽。
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静静地躺在大山深处的马街村,到处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
田野是,村民们正在抢抓最后的时令,抓紧栽种庄稼。
在从778县道通向该村陡卡组的通组公路建设现场,运输建材的车辆往来穿梭;挖掘机挥舞巨臂,铲砂锤石,碾压铺填路面;数位工人手忙脚不停地取石砌墙,到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望着这热闹的建设场景,想着不久就有水泥通组路,陡卡组42岁的村民吴建国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高兴地说:“我们组的村民以前做梦都想,要是哪天有一条像样的路修到家门口就好了。想不到组组通工程的实施为我们圆了梦。”“以前,只要天一阴雨,拖拉机一碾过,其他的车子进也进不去出也出不来,那个苦啊,你根本体会不到。今后,不管出行还是栽种庄稼都方便多了。特别是为我们洋芋的销售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真是太好了。”吴建国说。
吴建国的心声代表了马街村人民群众对通组路建设的期盼。施工方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增加装备,增添人手,争取早日把马街村的“组组通”工程建设好,努力把之建设成为幸福路、良心路,确保质量过硬。
据村主任杨荣祥介绍,马街村组组通工程共6条27.1公里,覆盖全村6个村民组。这些通组路全部建设投入使用后,马街村组与组之间再也没有“肠梗阻”,将彻底告别村组行路难的历史,迎来崭新的发展春天,幸福感获得感必将大大提升。
杨荣祥还说,马街彝族特色文化内涵丰富,风情浓郁,道路的建设,也为将来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种下小康果:致富业发展生机勃勃
遇到村民文银的时候,他正从种植天麻的山林里走出来。
文银家曾是村里因病至贫的贫困户。近年来,文银家通过逐步壮大林下天麻种植,不但在2017年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快步走上了同步小康的道路。
目前,文银的天麻种植,已经从2015年试种的200穴发展到今年的2000穴,规模扩大了10倍。
文银告诉记者,人工天麻种植要两年半才收获,1穴有100元的产值,除去40元的成本,1穴有60元的纯收入。2017年采收的200穴天麻,就给他家带来12000元的纯收入。
文银家的天麻种植规模在不断壮大的同时,每年栽种和收获时节,也解决了当地不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文银家不止种植天麻,还种植半夏,带动4户村民发展半夏种植,成为马街村产业致富带头人。
如果说文银家是马街村单打独斗的脱贫致富典型,那么马街村积极引导全村农户立足新型种植方式,采取“贫困户+村集体+合作社”的模式大力发展经果林,通过引进威宁绿宝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村社一体、合股联营、抱团发展”的理念,在马街浓墨重彩成片打造的弥猴桃基地,不但解决了贫困户无思路、无技术、无经营理念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还争取到了农户利益的最大化,这是大家一起脱贫致富了。
走进马街村猕猴桃种植基地,只见去冬栽下的一棵棵小猕猴桃已经发芽冒绿,在微风里摇曳着,与野生的猕猴桃遥相辉映。
“别看这个小小的猕猴桃树,这可是村民们的致富树,小康树呢。”云贵乡宣传委员杨光军说。
杨光军告诉记者,云贵乡种植猕猴桃1000亩,其中马街村540亩、检角社区460亩。据了解,猕猴桃盛果期平均单产400斤以上,亩产值8000元以上。基地涉及农户88户28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98人,可助推两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致富,带动全乡产业均衡发展。
不但如此,为了让贫困户尽快脱贫,马街村还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调减玉米4000亩,种植花椒1500亩,土豆3000亩,大豆500亩,大蒜1500亩。
李学贤家是2018年计划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听说种植猕猴桃可以脱贫致富时,李学贤毫不犹豫地栽下了15亩。目前,他家的猕猴桃长势良好。“猕猴桃3年挂果后,他家的致富就有保障了。”杨荣祥说。
回忆起当初猕猴桃种植,李学贤27岁的孩子李兴发说:“不够种,还想种。”由此可见贫困户主动脱贫的迫切心情。
目前,李学贤老两口除了种好洋芋、花椒、猕猴桃外,还养殖4头架子猪,1头能繁母猪,1条牛。李兴发就在附近的砖厂打工挣钱。“一天有120元的工钱,除去生活,还可以存100元,一个月下来也有两三千元的收入,今年脱贫不是问题。”李兴发信心十足。
杨荣祥告诉记者,2014年马街村32户210人脱贫,2015年26户186人脱贫;2016年42户326人脱贫;2017年50户155人脱贫,2018年计划脱贫17户75人。
这些数据是深度贫困村马街村向贫困宣战的战果,凝结了广大干部的心血,是广大贫困户向贫困宣战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