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满泥土气息的“农民”
作者:许定华 陈武帅 时间:2018-04-18 阅读:302
粘满泥土气息的“农民”
——记市管专家、威宁农技推广研究员毛春
本报记者 许定华 陈武帅

毛春(站立者)正在给村民作农业技术培训

毛春(左)在查看苦荞长势

毛春(站立者)正在给村民作农业技术培训

毛春(左)在查看苦荞长势
3月21日,春分时节,细雨微朦。记者几经周折见到毛春时,她正在威宁马铃薯选种育种实验基地里和她的团队正在给马铃薯选育栽培的新品种授粉。
在一片马铃薯苗里,毛春仔细寻找,选择最健壮的马铃薯母本,然后细心地剥开进行人工授粉。
“马铃薯授粉时间一般在早上10点和下午4点,因为这个时间段温度一般在22摄氏度,比较适宜授粉,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不行。”毛春说。
这已经是毛春工作在威宁工作的第27个年头。27年来,她斟酌都在实验基地里度过。
27年时光,她专注于马铃薯品种和苦荞品种选育,成为威宁农科所试验田里的一名“农民”。
一年365天,她总是奔走在田间地头和农科所,白天观察育苗长势,晚上加班整理资料,笑称马铃薯和苦荞就是自己的“两个孩子”。
她就是市管专家、威宁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毛春,一个大半辈子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技工作者,一个热爱品种选育事业的高级农艺师。
只因热爱,27年选育品种成马铃薯专家
1991年初,正值26岁芳华的毛春调到威宁农牧局工作,至今已有27个年头,算得上是农技战线上的一名“老兵”。
因为热爱,27年来,毛春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农业品种选育事业;因为热爱,毛春从一名农技人员成长为威宁马铃薯和苦荞品种选育推广的领军人物。
2003年,在当时农科所老所长的带领下,毛春和同事们育成推广的威芋3号获得毕节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和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这让初出茅庐的毛春兴奋不已。
2004年,毛春撰写的《威芋3号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在《贵州农业科学》杂志上发表,让她一时声名远噪。
采访中毛春说,这么多年的农技研究和推广,让她最感动的是团队的协作和农技人员的不怕吃苦精神。
2006年,已是威宁农科所负责人的毛春组建成立了威宁马铃薯新品种研究团队,在科研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带领团队到云南省昭通大山包引进上百个马铃薯株系材料,带回来和威宁当地品种进行杂交培育。
在马铃薯育苗试验田里,打地、播种、施农家肥等工作,毛春都亲力亲为,观察、测量、记录等工作更是不可缺少。当初没有实验室,不能测量培育马铃薯新品种的维生素含量、淀粉含量,毛春就和团队凭经验选育,从几百株马铃薯筛选几十株马铃薯,不断淘汰后最后剩下几株甚至一株,然后拿到贵阳农科院去检测相关数据,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获。
经历过太多失败,然而毛春和她的团队从不言弃,继续研究。
毛春感慨地说,一个新品种想培育成功往往需要七八年时间,许多精心选育的品种常常被淘汰掉,所以一个新品种问世常常需要农科所人员一批接着一批不懈努力才能成功,成功的背后更多是团队努力的结果。
“威芋5号产量高,威芋6号适合加工成商品薯,威芋7号表皮光滑、薯形较好,是目前威宁种植群众最受欢迎的马铃薯品种。”毛春乐呵呵地介绍说。
试验田里,她是精耕细作的一名“科技老农”
作为一名农技人员,这些年,毛春的时间不是在实验室整理资料,就是在试验田里耕作度过。
“我有两个科技孩子,一个是马铃薯,另一个就是苦荞。”毛春笑称。
每年七月,在威宁自治县板底乡雄鹰村5000亩苦荞基地,一片片苦荞花绚丽绽放,摇曳多姿。一波接一波的游客纷至沓来,走马观花。这时候,毛春也要到苦荞基地走走看看,这个农旅观光一体化项目发展的成功,有毛春精心指导的辛劳。
“目前,威宁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75万亩以上,荞麦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以上。看到自己精心选育的品种推广成功,心里感到比获奖还要开心。”毛春介绍说。
目前,威宁已是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种薯基地。获得了“中国薯城”的称号,威宁马铃薯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威宁荞酥”通过“贵州省著名商标”评审,“威宁荞麦”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成果丰硕,2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见证泥土芬芳
把论文书写在试验田,把青春挥洒在泥土上。
2011年,毛春调任威宁农牧局党组成员,成了农业部门的领导,但她喜爱的马铃薯选育和苦荞选育工作一直没有中断。由于农技人员很缺,常常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毛春依然坚守在农技选育工作一线岗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毛春的精耕细作下,科研成果实现花硕果丰,她自己也成为一名农技专家。
2008年,毛春荣获毕节市管专家称号;2010年,毛春主持选育的苦荞、马铃薯多个品种荣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
27年来,毛春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荞麦、马铃薯、芸豆等作物的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科研论文20余篇。
不仅如此,在毛春的带领和指导下,她的团队如今已有3人获高级职称,4人获中级职称,一大批年轻有为的农技骨干正在形成。
“俗话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农技专家,成功的秘诀就是要沉得下身子,耐得住寂寞。只要像爱孩子一样热爱自己选育的品种,就能成为品种选育方面的专家。”毛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