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在木槽
作者:杨静 时间:2018-04-18 阅读:580
北京人在木槽
——李明哲的威宁深山支教之旅
实习记者 杨 静

李明哲老师课堂授课

木槽小学学生升旗仪式
凌晨两点,龙街镇木槽小学的教师宿舍里,暗黄的灯依然亮着,灯下的李明哲正在认真的批改着13名学生的作业。
本子上一个个小红勾明显突出,李明哲连连点头,孩子们留在本子上的笔记被他一遍一遍地阅读着,生怕一点疏忽就错过了什么。
“就是因为学校孩子不多,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才需要对他们更细心、更耐心。”李明哲说,他对木槽小学的13名孩子已经熟悉到像熟悉自己孩子一样,为了让孩子能更好更快的进入到学习状态,对他们每一个孩子都做了符合他们的学习计划。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至于白纸上面是什么样的图画,大部分取决于老师。”李明哲悉心照料着木槽小学的孩子们,他默默许下了一个愿望,要让他教过的孩子都能成为顶天立地的人,并让这些孩子都能在自己的人生白纸上画出高贵淡雅的“水墨画”。
47岁的李明哲是北京海淀人,一名共产党员。20岁就立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辗转多年,尽管道路曲折,30岁那年他还是如愿踏入教师行列。执教期间因为感受到了西南学子生活上的艰辛与不易,他决定用自己的工资帮助他们。时间久了,他慢慢发现,他能帮助的只能是来到北京读书的困难学子,学生少的话,自己还能勉强支撑,学生要是多了,他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014年,李明哲决定走进西南三省,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山区的困难学子。一开始他选择到云南宁蒗县做助学义工,当他结束云南的工作之后,由衷的体会到了在山区支教的艰辛,并深入了解到山区孩子的艰难与不易。他想,山区孩子要想真正改变自己的现状,唯有改变自己的意识,那就和读书学习。
2017年底,李明哲在中华支教网上研究了很多贫困山区的支教情况,最后决定到贵州找一所学校,完成自己支教山区的梦想,他选择了威宁,这次的决定,意味着要在威宁待3年,可工作上的诸多原因不允许他这么做,他最终选择辞去在北京的工作,一心一意到威宁支教。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教育教学上就是如此,不可能几天功夫或几个月功夫,就能有成绩。”这是李明哲内心最深的感受,这成了他放弃高薪工作来山区支教的原因之一。
来到威宁,来到木槽小学后,他做了许多精细的工作计划。除了改善环境卫生,他还在其它老师的帮助下,把学校的旗杆立起来了,在13名学生的小学里开展了升旗仪式。“我们是中国的学校,所以一定要有国旗,要有郑重的升旗仪式。”要让孩子们从小就有国家理念,懂得国家的重要性。
一个月的时间里,木槽小学的学生小到卫生习惯,大到兴趣爱好都有了一定的改善。上学已经没有迟到的现象,并养成了饭前便后,读书前,打扫卫生后勤洗手的习惯。
“现在,我想尽我最大努力,协助教育部门,协助学校,能够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好一点的学习环境。”李明哲说,他希望通过支教来让孩子们懂得,孩子是国家的栋梁,被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我们社会中的很多人所关注所爱护着,只有从小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做一个有出息的人,然后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结束采访后,我们站在旗杆下,一起向国旗敬礼。
这个学校的学生,对于李明哲来说,将来会成为淡雅的水墨画,而他对于孩子们来说,则留下了一辈子不能忘记的师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