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街村的“甜蜜”事业
作者:陈美群 马关勤 时间:2018-04-19 阅读:219
“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聚焦贫困村”大型纪实专题系列报道(37)
马街村的“甜蜜”事业
——云贵乡马街村养蜂助农致富小记
记者 陈美群 通讯员 马关勤

蜂农正在查看蜂箱
养蜂,一直被形象地称为“甜蜜的事业”。
云贵乡马街村,生态好,是一个天然的“绿色宝库”, 在这个“绿色宝库”里,居住着很多养蜂的“甜蜜人”。
4月11日,记者走进马街村,深入感受养蜂人“与蜂共舞”的“甜蜜”事业。
在岩脚组,我们看见57岁的养蜂人王文光,他个子不高,脸上始终挂着微笑。他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哼着小曲在蜜蜂飞舞的蜂箱之间忙碌。
旁边一栋一层的平房便是王文光的家,小院四周是郁郁葱葱的山,山上不同种类的野花竟相绽放,30多个蜂箱错落有致地摆放在他家后面的草地上和山上,成群结队的蜜蜂在蜂箱周围不停地飞舞着,“嗡嗡”之声不绝于耳,走进蜂箱就仿佛闻到了蜂蜜的清香。
“我们这种蜜蜂养殖属于土方法养殖,蜂桶是自己做的,蜂是土蜂,产出来的蜂蜜也是土蜂蜜,买的人很多,每年取蜜的时候,很多人就抢着预订,不够卖。1斤能卖150块钱,去年我家卖得1万多块钱,帮补了家里面的生活开销”,王文光乐呵呵的说。
马街村靠养蜜蜂致富的不止王文光一家,还有很多养蜂人。
“我们村有30多家养蜂人,而且家家养的数量都不少,最少的一家也养了16箱,最多的有养80多箱的,养蜂给他们带来不少经济收入。”村委会主任杨荣祥如是说。
沿着岩脚组的山路往下坡走,经过树林,绕过几个弯便看到几株苹果树花开正艳,再往前走便看到几十个蜂箱密密麻麻地摆放在树林里。
记者来到了村里的养蜂大户王志强家。
王志强介绍,从小他就和父亲开始学养蜂,父亲是是爷爷传下来的养蜂技术,一家3代人养蜂,现在养的蜂箱是从他的父亲手里继承下来的。
“父亲以前养了20多箱,小时候家里最好吃的就是蜂蜜,后来长大了就开始喜欢上了养蜂。养蜂除收入能补贴家用,主要原因还是喜欢,看到蜜蜂我心里就特别高兴。”王志强笑着说。
王志强说:“蜜蜂娇贵,得用心照顾。蜜蜂有没有生病,有没有出现盗蜂,繁殖蜂、养蜂王、给蜂群分家……每一点都马虎不得。”谈起蜜蜂,他有着说不完的话题。
王志强一边介绍,一边轻轻翻开蜂箱查看。他告诉记者,在冬天没有花粉的时候,蜂蜜不能采割完,每个蜂箱都要留下足够的蜂蜜,让蜜蜂过冬不会挨饿。
“我现在养了80多箱蜂,蜂蜜收成好的时候,一年卖蜂蜜能有3万块钱的收入,家里面主要的经济也就靠养蜂,我家这么多年来都是靠养蜂富裕起来的。”说到这儿,王志强脸上露出甜蜜的笑容。
如今,王志强与蜂共舞,成了村里人羡慕的“甜蜜人”。
谈及未来,王志强说接下来他会扩大蜜蜂养殖,把蜂蜜卖的更远,让更多的人尝到正宗的山乡土蜂蜜。
暮春时节的马街村,山峦葱茏,野花绽放,勤劳的蜜蜂在花丛中采蜜,养蜂人在悉心照料着属于他们的致富小精灵,期盼着今年取蜜时又能给家里带来更好“甜蜜”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