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4-25

怀揣一片桑梓情 带领乡亲同致富

作者:李玉荣 陈美群 马关勤 时间:2018-04-25 阅读:429


 怀揣一片桑梓情   带领乡亲同致富
——云贵乡返乡农民工管彦玉创业小记
记者 李玉荣 陈美群 通讯员 马关勤


  暮春时节,走进云贵乡平原村普东组,但见三面环山,地势开阔,在一片平坦的土地上, 一个背风向阳占地20亩的种植养殖场便矗立在眼前。走进养殖场,一栋栋圈舍里,一头头大猪小猪肥猪母猪在悠闲地享受着午后时光。
  这便是云贵乡返乡创业的致富能手管彦玉创办的长虹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
 
异乡打工遇爱情 夫妇携手创新业
 
  2002年,时年26岁的管彦玉,一直在家里没有找到适合的发展出路,于是孤身一人,跑到遥远的南京市去打工。想不到这一去,管彦玉不但收获了爱情,还收获了事业。
  在南京,管彦玉在一家饭店打工。农村人的勤劳善良,深深地赢得了老板的信赖;管彦玉的灵巧美丽,不时赢得了食客们的夸赞。
  2006年,在来来往往的众多食客中,一个做兽药生意的叫何振邦的男青年,每次来吃饭,有事没事总是想多和管彦玉说话,时间久了,管彦玉也知道何振邦的心思。
  在何振邦甜言蜜语的撩拨下, 管彦玉的心不时像小鹿一样在跳。终于,何振邦的一片真情,赢得了管彦玉的芳心。
  管彦玉和何振邦谈恋爱后,辞去了饭店的工作,开始为爱拼搏,为自己的事业打拼。
  2010年,何振邦、管彦玉夫妇俩发现养殖业风生水起,许多养殖户赚得盆满钵满。2011年,有一定的积蓄创业金后,何振邦、管彦玉夫妇俩开始租场地,决定向养猪行业大进军。由于对市场行情的把握比较准确,加之科学的养殖技术,他们的事业曾先后在南京市、江苏镇江一度发展得红红火火。

怀揣一片桑梓情 回家发展天地宽
 
  2016年,伴随着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管彦玉一家的养猪行业受到了限制。下一步如何发展,到哪里去发展,成为摆在管彦玉夫妇眼前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这时候,管彦玉想起了威宁,想起了家乡。
  “回家创办养猪场,不但可以带动当地群众养猪致富,还可以教授他们技术,解决他们在养殖路上的困难。”管彦玉带着这样的想法,毅然决然回到了威宁。
  当时正赶上威宁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于是,当年7月,管彦玉和丈夫何振邦匆匆回到云贵老家考察,选择发展场地,准备把养猪场搬到威宁老家。
  2016年底,管彦玉和何振邦开始在平原村普东组建设养殖场。选择养殖场地、修建养殖场,管彦玉夫妇亲力亲为,没有半点马虎,也没有丝毫懈怠。按照科学的养殖场建设标准,通过近半年的努力,长虹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大山深处横空出世。
  2017年5月8日,2头公猪、20头母猪、100多头小猪、数十头架子猪便从江苏坐车数十个小时,一路颠簸到养殖场,开始“迁居”于乌蒙大山深处的云贵乡平原村。
  目前,经过近一年的建设和发展,养殖场已经初具规模。
  采访当日,记者在养殖场看到,产房、育肥场、保育房、中大猪、后备母猪、孕猪场里,一头头大猪小猪母猪公猪肥猪,各在其房,有的躺着,有的走着,形态各异,活脱脱一个猪的乐园。
  目前,养殖场已经修建和投入使用了6栋猪舍,养殖了500多头猪,还有6栋猪舍在修建中,计划养殖规模达2000多头,年出栏5000头。记者看到,养殖设施一应俱全,污染处理科学到位。
  据了解,云贵乡的云贵村、平原村一带,烤烟种植规模大。每年烤烟收获后,农户喜欢在烟地种植各种蔬菜。由于周边市场蔬菜销售有限,自我消化数量又不多,每年都要浪费掉许多蔬菜。自从养殖场安家落户在平原村后,每天要消耗1000斤各类蔬菜草料,不但解决养猪的饲料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周边农户剩余的蔬菜等草料,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子。
 
带领乡亲同致富 携手奔康笑开颜
 
  提及回乡创业,管彦玉最真实的想法是发展壮大自己的种植养殖业的同时,带领更多的乡亲一起致富。
  “如果养殖场没有壮大,我们也没有能力带动乡亲们一起发展。养殖场规模壮大了,带领乡亲发展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管彦玉说。
  在家乡发展的近一年里,管彦玉还以低于市场价格两三百元的优惠,卖小猪给周边农户喂养,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在管彦玉的丈夫何振邦的心里,还有这样一个想法,计划把育种出来的小猪,无偿分发给当地农户散养,待小猪长大后,再从农户手里收购,再把农家土猪肉,运到广东一线大城市,开贵州山猪专卖店。
  “这里农户散养的猪肉味道非常好,城里人也喜欢吃。”何振邦说。
  管彦玉夫妇的愿望是美好的。目前,他们正齐心协力地发展壮大养殖场,争取发展得更好,示范带动更多的乡亲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