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党建促扶贫 产业调整促增收
作者:马召凤 时间:2018-04-27 阅读:209
抓好党建促扶贫 产业调整促增收
——牛棚镇手工社区党建引领扶贫发展侧记
记者 马召凤
苹果花含苞开放的季节里,正是牛棚镇手工社区苹果种植基地里最繁忙的时节,果农忙着浇水、忙着疏果,忙着做一切能让果树茁壮成长的工作。
果技员陈让学正卷起袖口,站在基地内满头大汗地向来自全村的几十名苹果种植户讲解苹果的种植和管理技术。农户们听得认真,问得也仔细。
“你们大家看好了啊,这三簇花,生得太靠近互争养分,影响苹果质量,需要蔬掉,这样才能营养平均,口感好。”讲解中,陈让学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从管理、培植等方面进行讲解,果农们渐渐从似懂非懂的阶段变成了技术农民。
果农陈良先挤在培训人员的队伍当中,听得很是仔细,种了大半辈子的土地,都在和苞谷洋芋打交道的他忽然间种上了苹果,心里很没底,对于技术培训,陈良先听得积极,学得认真,渐渐地竟也从一个门外汉慢慢地走进了门内。
“还是要来学习技术,不然没有头绪,瞎种还不如不种。”也因为下定了要改变种植模式的决心,陈良先对于技术培训少有的热情,每每果技员到基地讲课,陈良先必定到场。
近年来,牛棚镇手工社区充分利用“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帮扶模式,带动当地农户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产业,在该社区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利用牛棚镇白碗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农户发展经果林和林下经济作物种植。充分利用“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帮扶模式,积极争取项目支持,为当地果农免费提供1000亩苹果树苗。
“我家种了3亩苹果地,反正是免费发放的树苗,还是想试试。”免费苗木发放之后,村民赵家红一口气种植了3亩苹果树。赵家红家多年以来都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如今,随着牛棚镇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原本安心守着传统产业的赵家红也开始想要尝试着走一条不一样的路。而同是手工社区村民的杨绍贤,也开始跟上了步伐,种植了3亩苹果树和1亩核桃树。
在手工社区,像陈良先、赵家红、杨绍贤这样逐渐转变思想观念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的人不在少数。在支部引领,讲习所带动,技术员田间地头讲解的全力帮助和积极引导下,一户户农户开始跟随产业结构调整大潮,逐渐呈现出了人人拥有新思路,户户拥有新产业的景象。
“村社一体化,以精品苹果为产业发展方向,带领贫困户沿我们规划的、适合种植精品苹果的所有的土地进行苹果种植。”如今,在手工社区,1000亩苹果长势茂盛,覆盖了全村大部分区域,而苹果覆盖之处,必定伴随着农业技术的覆盖。
看着村子里渐渐出现的新气象,手工社区支书陈威也开始有了更多的未来规划。
果树种好了,如何保持经果林挂果前农户的增收致富开始成为一个大问题摆在了支部的面前。
农户增收,支部带队。积极发挥支部的带头作用,手工社区支部积极调动社区36名党员的作用。支书带队,党员领头,多次协商和考察最终与“云南玉溪润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合作,由公司提供辣椒苗、按市场价收购,合作社“代耕、代种、代收”的合作方式,进一步带动了整个手工社区辣椒等经济作物的产业发展,再次点燃了群众内生动力,凝聚了农户发展潜力。为社区引进了50亩的辣椒规模连片试种50亩,保证了社区产业结构调整长期产业和短期效益的结合。
“我们村采取长期经果林+短期经济作物的模式来保证农户的稳定经济收入。”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手工社区采用了村社一体化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通过村社一体+贫困户+党员的模式把贫困户带动起来。着力构建“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帮扶模式。通过社区党支部积极整合、有效利用扶贫资源,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把党建扶贫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才能充分调动基层组织的内生动力,帮助群众早日脱贫致富。”陈威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