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穷山沟 开启新生活
作者: 时间:2018-04-28 阅读:232
(上接1版)
说起赶街,马兴勇哭笑不得,他说,天不亮就起床,要晚上七八点才回家,村民们把赶场戏称为“两头黑”。有一首民谣这样形容马店沟环境极为恶劣,“出门赶场两头黑,手扒岩上吓死爷,早上起床天不亮,半夜回家才算得。” 马店组土地贫瘠,世世代代靠包谷洋芋过日子,当地人把马店称为屙屎不生蛆的穷山沟。
现在,靠党中央和国家的好政策,马兴勇和世代居住在马店组的26家贫困群众终于得以走出大山,搬到五里岗安置区,住上了崭新的楼房。
搬出来好,住上高楼更好,但如何致富呢?如何住得下又能发展呢?致富成了马兴勇和26户马店组搬迁群众朝思梦想的美好愿望。
2017年8月,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商业门面实行对外租赁,马兴勇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四处筹集资金,一下子租赁了安置区4个门面,采取自己出门面,与他人合作经营的办法,与外省客商合作开了一家大型洗车场并经营汽车内饰,还有4名搬迁群众在他的洗车场就业。目前,他的洗车、汽车内饰生意火爆。同时,他还帮助同村一道搬来的邻居在安置区开了一家美容店,在安置区属独家经营。自开业以来,顾客每天络绎不绝。
好事连连,如今,马兴勇还争取到石漠化治理项目,在迤那镇青山村种植花椒树1000亩,他还利用老家闲置的土地,带领马店组26户搬迁群众种植花椒树600多亩。洗车、汽车装饰、种植花椒树,马兴勇走出了一条搬出大山多种经营、靠自主创业的致富路。
搬迁户马兴勇自主创业在五里岗安置区被传为佳话,前不久,安置区后扶公司推荐马兴勇为威宁青商会感动威宁十大青年候选人。
据了解,像马兴勇一样靠自主创业的搬迁群众仅五里岗安置区就有100余人。
为使搬迁群众搬出来、有事做、能发展、可致富,今年以来,威宁采取多种方式,多部门联合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搬迁群众自主创业。同时还依托五里岗产业园区企业的优势,积极为搬迁群众寻找就业门路。目前,已有700多位搬迁群众在雪榕、贵妹、奥博、名秀阁、戴利、黔华塑业等本地企业就业,还推荐300多有一定文化基础、年龄在20至35岁之间的搬迁群众到深圳、浙江、上海等发达城市就业,让搬迁群众实现了搬得出、有事做、能发展的目标。
★★“住得下”后续保障结硕果
自搬迁群众入住五里岗以来,威宁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经开区各部门一方面鼓励搬迁户自主创业,另一方面对愿意进厂务工的搬迁户进行免费培训后推荐就业,想方设法为搬迁群众找出路,实现搬出来有事做,最终住得下,能发展这个目标。
为帮助搬迁群众解决就业以及做好安置区后续保障工作,同时管理好安置区国有资产,更好地服务搬迁群众,2017年2月,县政府专门成立了一家后期扶持产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属县级国有企业,安置区商业门面及国有资产归属该公司管理使用,公司下设行政、财务、资产管理、产业发展、就业指导、物业服务6个部门。公司内部机制健全,拥有员工20余人。
2017年4月,该公司投资50万元,将经开区公租房一楼改建成农贸市场,对安置区搬迁户一律免除租金,而且对搬迁户就地创业给予大力支持。去年4月,投资40万元修建经开区便民小吃一条街,设置摊位66个,为65户搬迁群众提供创业岗位,带动100多名搬迁群众就地就业。与此同时,后扶公司本着一切为搬迁群众服务的理念,不断完善安置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今年初,该公司加大投资力度,先后投资400余万元为安置区住户交纳2017年度水电费、物业费,为1289户搬迁住户安装窗帘、修建围墙、安装车行道、人行道进出口道闸门、伸缩门以及入户单元电子防盗门,修建欣园社区服务站等,确保了安置区附属设施不断完善,使搬迁群众安全感、幸福感不断得到提升。
以服务搬迁群众为目的,为丰富安置区搬迁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近期,该公司又投资40万元在欣园社区广场安装大型LED彩色显示屏。“服务好搬迁群众,让他们搬出来、住得下、有发展,最终能致富是各级政府要实现的目的,更是后扶公司的指导思想。” 该公司法人代表,总经理夏辉表示。
据了解,该公司将逐步完善安置区附属设施配套建设,在五里岗建成一个功能齐全、实施完善、住户和谐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同时将在搬迁群众中组建秧歌队、山歌队、广场舞等文艺队伍,以歌舞形式来表达搬迁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殷切关怀,让搬迁群众充分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确保安置区住户真正住得温暖,生活越过越舒心,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
威宁正是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让更多的山区贫困群众搬出穷山沟,住上新房子,开启了美好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