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幸福的路
作者:龙奇 时间:2018-05-02 阅读:216
周日,我同妻去六盘水,得知从六威高速只需二十多分钟,便决定前往,到巴西村竟然迷路了。我之所以用竟然一词,是因妻是本地人,这条路她走了近三十年。
我把车停在路边向工地上的师傅打听后方才驶上高速。路面非常宽,应是双向六车道。桥梁似一柄笔直且锋利的巨剑,将高山拦腰切断。桥尽头,两孔隧道小如深黑的熊猫眼。挖掘机如巨大的铁甲虫趴在山腰,疯狂地啃食着。一车车土石将巨壑填平。妻子见状异常惊愕,回想多时方才记起地名。
妻说,在我们脚下,从前是两座高山,四处是泥泞的沼泽,人们称为巴西海子。通过妻的描述,我大体晓得造路者是以何种方式造路了。解山填壑正是他们的造路方式!
从巴西村出发,几分钟便到六盘水地界。路右侧,梅花山巍峨挺立,刚健的臂膀拖起高高的桥梁。这里,山上是桥,桥上是山。沿路,房子犹如雨后春笋疯长,鳞次栉比。山,或小巧玲珑;或葱茏翠丽。
到水淹坝,几座数百米的高山已被抹平。一座座桥像巨型的百足虫,将脚深深扎进山里朝四面爬去。从桥上下望,落差近百米,山丘像一个个绿色的馒头。大山被肢解后变为土石,将水淹坝填平。要形容如此浩大的工程,文字是苍白无力的,数据也是枉然,唯有亲眼所见。
妻因数月未到水淹坝,惊愕感远大于我。她说,现在人们的改造力难以想象,这就是现代版的愚公移山。
这些年,我往返于六盘水和威宁,亲眼目睹一日一变的交通。如此建设频率和速度,就算像我和妻这样土生土长的八零后都难以想象,更不要说耄耋老人了。
谈起贵州,人们立刻会想到高山,贫穷,交通落后,事实也是这样的。老人们常以“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形容出行惨状。小时上学,我们总要涉过浑浊的泥石流,穿过曲折的山路,到校时浑身滴水不止。在我们地方,有人笑言:“在集市上,要判断行人是何处人,看他鞋上的泥土就知道了。”如今,通组路,耕作道布满山间,纵横交错。人们出行方式大大改变,机动车取代步行。
大大小小的山脉将六盘水和巴西阻断。从前,人们依靠一条羊肠小道往来。梅花山将世代农民踩在脚下,难以翻身。人背马驮是山里人的载物方式。在这里,无一里平地,土地贫瘠。落后的交通导致一系列恶性循环,比如人民意识落后,生产效率底下,经济文化较差等等。现在,六威高速的贯通将这一切改变。
高速通车后,六盘水到威宁车时将低于一小时。人们不用再翻过高达2800米的梅花山脉,冬季行车不再被风霜雨雪所困扰。“要致富,先通路。”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也是历史所证明的。凡是交通便利的地方,贫困发生率相对是低的。
现在,高速未完全竣工,沿线也是焕然一新,小楼林立,车马填门。农业结构调整正在进行,人们将告别经济效益底下的玉米及土豆种植。路是发展的命脉,没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再好的产品就失去竞争优势,难以售出。六威高速的贯通,将使运输成本大大降低,效率极速提高,优质的农产品、山货……将从此输出。
山,不再是此地人民通往幸福的障碍,不再是按在头顶上的贫困魔手。人们将从此踏上高速,砥砺前行,通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