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5-08

维护社会稳定 守护人民安全

作者:林涛 时间:2018-05-08 阅读:211


 维护社会稳定   守护人民安全
——威宁着力抓实平安建设让群众安居乐业
通讯员 林 涛


  近年来,威宁按照“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总要求,以人民群众的平安和谐需求为导向,以强基础、抓源头、建机制为途径,切实改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式,创新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突出问题,用工作成效让群众安全满意。
 
进一步加大打击整治力度
 
  2017年2月13日晚11时许,六桥街道小屯坪子发生械斗,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县公安局迅速成立“2·13”专案组对该案进行侦查。经缜密侦查查明,顾某江与姬某因发生口角,互相邀约了30余人,持棒、刀具等在小屯坪子互殴。专案组锁定了顾某江、姬某等人寻衅滋事、故意伤害、抢夺等违法犯罪证据后,立即展开收网行动,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3人,该两个违法犯罪团伙被摧毁。 
  “2·13”案件的快速侦破,是威宁重拳打击违法犯罪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威宁进一步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全力做好“降发案、快破案”、减少积案存量等工作,尤其是“两抢一盗一骗”直接影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可防性案件,始终把打击的锋芒对准有组织犯罪、黑恶势力犯罪,坚决做到露头就打,决不让其形成气候。同时,打击整治网络违法犯罪,高度重视网络造谣传谣引发的问题,完善对重特大刑事案件和重大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此外,威宁深化对涉黄、涉赌以及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校园周边、交通要道、车站、集贸市场等为重点的区域集中整治,限期改变治安面貌。全力为辖区营造良好治安环境,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强化命案防控和禁毒斗争确保和谐稳定
 
  威宁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命案防控机制,以《威宁自治县命案防控方案》为统领,牢固树立命案“可防可控可降”的工作观念,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落实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工作,确保命案发案逐年下降。 
  同时,强加禁毒预防教育,全面掀起预防宣传教育新高潮。继续打好禁吸戒毒战役,确保吸毒人员、外流涉毒人员违法犯罪案件稳中有降。进一步完善社区戒毒、社会康复工作机制,加大涉毒人员动态管控,落实帮教措施。加强禁毒预防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使禁毒预防宣传教育规范化、常态化。 
 
夯实综合防范工作促平安
 
  威宁着力抓好社会治安综合防范工作的整体规划,统筹社区警务、治安卡点、人防物防技防等基础建设,不断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运行机制。 
  工作中,威宁整合各警种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切实加大街面、集镇、主干道的巡逻密度,全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见警率。同时,根据治安形势的需要,在城区、乡镇(街道)中心集镇、金融网点、公共复杂场所增设接出警平台及治安卡点,确保及时接警处置。此外,加大对小区的管理,督促辖区各小区健全业主委员会,积极指导监督落实小区管理各项措施,逐步形成以社区为主、物业管理和业主自治相结合的新形管理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威宁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狠抓“天网工程”“雪亮工程”的规划建设,推进“技防入户”,进一步强化物防技防设施建设,不断提高防范的科技含量和实效性。同时,以学校、医院、金融部门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机关、企事业单位视频监控系统和专门的值班守护制度,最大限度减少可防性案件的发生。 
 
完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促和谐
 
  威宁不断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专业性调解的工作体系,逐步形成源头预防、依法治理、综合施策的矛盾化解新格局。 
  工作中,威宁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排查化解机制,切实开展全方位排查、全力化解工作。加大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力度,积极探索服务方式,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把领导下访形成常态机制,把群众问题真正化解在基层。严格落实包案化解责任,对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层层落实包保化解责任主体,认真制定化解措施,一件一件地抓好落实。 
  同时,威宁进一步规范信访秩序,认真落实诉访分离制度,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多渠道、全方位引导信访群众依法有序表达诉求。加大督查督办力度,严格落实责任倒查,因排查化解不力导致重复访、越级上访和进京非访的,一律实行责任倒查,严肃处理。 
 
抓实宣传引导工作传递正能量
 
  威宁充分运用各类平台,以群众信服的方式及内容引导社会舆论、回应社会关切,用诚恳、真实、权威的声音解疑释惑、传递正能量,以此赢得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信任和支持,集中力量抓实三个层面的宣传引导工作。 
  抓实宣传部门的宣传引导工作。认真抓好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大力宣传县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深化平安威宁建设取得的显著成绩,深入宣传平安威宁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各类先进典型。 
  抓实政法部门的宣传引导工作。大力宣传政法部门密切配合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的突出成果、执法司法接受群众监督的案例和事迹。 
  抓实行政执法部门的宣传引导工作。严肃查究执法部门、服务行业“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大力宣传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的法律法规,以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惠民利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