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5-09

宁涛:河南来的扶贫先锋

作者:万骅坤 时间:2018-05-09 阅读:365


   今年26岁的宁涛,是河南省信阳人,2017年5月24日响应恒大集团号召来到海拉镇开展扶贫工作。
  在海拉镇11个月的时间里,宁涛与扶贫队员们用双脚走遍了海拉镇18个村,进村入户调查、乡镇产业选址、吸纳就业动员,每天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当地的老百姓与乡镇干部。
  “种地种到天,开荒开到边。”这是当地村民劳作的真实写照,自然形成的农耕方式也形成了海拉震撼的地貌特点:陡坡梯田。
  居住在海拉镇炸房组的一贫困户告诉宁涛:“我家有10余亩地,别看有这么多地,都是在陡坡的石头地里,耕种要从山头种到山脚,广种薄收,一年下来收的粮食也就刚刚够自己家里人吃。”像这样的贫困户在海拉镇还有1645户6390人。
  “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在这里,勤劳也未必能致富。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海拉镇党委政府的建议下,恒大集团威宁扶贫公司产业扶贫部反复协商确认后,确定在海拉镇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业。
  据悉,该肉牛养殖基地选址在卫星村,占地面积25亩,计划养殖澳大利亚纯种安格斯优质肉牛150头,可带动当地75户贫困家庭实现就地脱贫。工程预计今年6月底完工交付使用。
  针对当地劳动力就业找不着合适的出路的情况,每逢乡镇赶集,宁涛与其他扶贫队员在镇上进行宣讲恒大吸纳就业政策,介绍恒大吸纳就业的岗位与政策,目前已经做了7次宣讲。
  “在每次入户调查的过程中,看到有合适年纪的劳动力,我们都会多啰嗦一句,推荐他们参加我们的培训,去咱们公司的上下游企业就业。”据宁涛介绍,目前在海拉镇一共动员了463人报名,共输出了237人贫困户稳定就业,使他们得到稳定收入的同时,更好的帮助家庭摆脱困境。“在交流过程中,我们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解除老百姓思想上的顾虑。”宁涛说。
  在宁涛长期的走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海拉镇花果村大石头组。该组坐落于大峡谷谷底,牛栏江东岸,大峡谷将云南和贵州两省天然隔离。大石头组一共居住了26户105人。
  “曾经三次要去花果村大石头组进行落户走访,因为修路炸山,阻挡了唯一一条下山的山路,三次前去都无功而返。当地村民说起大石头组都要感叹,那个地方不通路,要翻山谷实在太难走了。”海拉镇草原村支书曾朝顶告诉宁涛,通往花果村大石头组唯一的路就是驱车1小时到花果村山顶,再徒步翻一座落差800米,长五公里的碎石山路,来回只能徒步,需要行走5个多小时。
  “目前,大石头组还有10户没有搬迁出来,恒大集团就把他们纳入了恒大易地搬迁扶贫的名单,将于今年六月底搬迁到恒大援建威宁易地搬迁安置区。”宁涛说,因交通闭塞,只能通过电话对大石头组的村民进行资料确认。不过,宁涛还是决定翻过这五公里的石子路,对这10户贫困户进行最后的精准识别。
  这条5公里狭长的山谷里,随处可见巨大石块堵在峡谷中间,大则几十吨,均是从高耸如天的上顶滚落下来。偶有村民在放羊,会躲在巨石下乘凉。行走一小时左右到山脚下,牛栏江边就是大石头组。
  村民卯昌云是目前大石头组十户还未搬迁其中一户。一家五口人,他与老婆带着12岁的大儿子在昆明边打工边读书,过年回来后一直未出去。其他两个小孩还没到读书年纪,在家由奶奶照顾着。
  卯昌云给宁涛介绍:“家就在山脚下,后面就是一座座可能随时会坍塌的大山,就像随时放在脖子上的刀子,一下来全家人就没有了,一到雨季随时会有滚石从山上落下,整的我胆战心惊的,还要躲到其他地方住。家里虽然有十几亩山地,但土地贫瘠,山高路远,每天走到地里的时间远远超过干农活的时间,我们这里土地又不好,环境相当恶劣都是靠天吃饭,年时好的时候可以有些收入,年时不好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出去打工也是没有办法的,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家里小孩老人要照顾,出去打工不是长久之计,能搬出去那是最好的办法,让自家小孩以后能过得好一些。”
  搬出山外是大石头组村民整体的心愿,对于2个月后即将搬入恒大援建威宁易地搬迁安置点的他们来说,是再也幸福不过的事儿了。“得知这个消息,村民们既期待也高兴,一定要留住我们在家吃饭。”宁涛说。
  海拉镇扶贫小分队是威宁39个乡镇扶贫分队之一,宁涛的扶贫工作也是整个扶贫公司的一个缩影,扶贫路上任务艰巨而又辛苦。
  “参与脱贫工作近一年,看到最多的是老乡期待的眼神,听到最多的是老乡的感谢,收获最多的是老乡灿烂的笑容。摆脱贫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为一位恒大扶贫队员,更不敢有丝毫松懈。”宁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