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塘约道路” 实现抱团发展
作者:马召凤 时间:2018-05-11 阅读:228
践行“塘约道路” 实现抱团发展
——来自牛棚镇三河社区的脱贫故事
记者 马召凤
“当初社区干部来访问我们,说是要抱团发展,一起喂牛,我一开始觉得不靠谱。唉!一段时间下来,没想到,效果还很好。”牛棚镇三河社区居民范荣向正站在牛栅栏边上,看着统一养殖管理的一头头健壮、膘肥的花牛在低头吃着草料。成立合作社抱团发展以来,范荣向把自己的2头牛放到了合作社统一养殖管理,不仅省去了很多时间,还解决了养殖的技术问题,在合作社统一管理养殖后不久,范荣向发现,自家的牛果然比以前更加壮硕了,毛色也更加亮了。
“三河养殖合作社” 是三河社区践行“塘约道路”中村社一体合作社组织下的一个项目,占地1000平方米。合作社的集中养殖,采用了“思路+技术+资金+规模+管理”的模式,进一步促进“三变”改革,将农户手中的资源集中管理,集体经营,合理运用,最终不仅改善了以往社区里脏乱差的面貌,而且还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很多实惠,初步实现了农民增收的愿望。
这样一个抱团发展的合作社的成立不仅把社区里的零散养殖力量集中起来,而且还为农户提供了有效的技术管理,保证了牛的品质,稳定了百姓的增收。
“虽然我只用6头牛入股合作社,我觉得还是很实惠的,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统一的防疫管理,就不用我再操心了。”居民岳金星在合作社成立初期就已经将自己的6头牛放到了合作社,到了年底,他能够从合作社获得稳定的分红收入,除此之外,岳金星在养殖场打工,不仅能学习到一些养殖的基本技能,每个月还有2000余元的收入。“划算嘛,自己养自己的牛还有工资。”抱团发展的方式对于岳金星来说,显然是一个一举两得好的政策。岳金星表示,以前,自己的6头牛放在家里养着,每天都要操心。如今,6头牛都参与到了合作社的抱团发展当中,他只需要时不时去照看一下就行了,合作社负责牛的防疫、疾病管理等,岳金星轻松了很多。
目前,三河养殖合作社发展社员有18人,入股资金达到了36万元。为了吸纳更多农民进入到合作社来,社区两委还及时组织村社一体合作社成员,自管委主任,社区内致富能手学习“塘约经验”,并就三河的自身资源和发展进行了认真讨论和分析,积极改变农户思想观念,加入到抱团发展的模式当中。
三河养殖合作社只是三河社区学习塘约经验的其中一个试点。近年来,牛棚镇三河社区在践行“塘约道路”过程中,以“能人引领发展,带领普通农户发展,扶持贫困户实现发展”为方法,坚持以巩固农业为基、以发展二、三产业为主,以实现“家家有其产、人人有其业”为目标,积极主动进行宣传讲解,找准自身优势助力抱团发展,进一步点燃群众内生动力,凝聚农户发展潜力。进一步发展了更多的抱团发展模式,积极有效地带动百姓抱团致富。
截至目前,三河社区充分学习“塘约模式”抱团发展,分别建成了有社员182户的“三河健丰生态苹果基地”、有社员31人的“三河新社运输队”、有社员20人“三河新鑫建筑队”和有社员33人“三河利民建材厂”等几个项目。其中,“三河健丰生态苹果基地”吸纳社员182户,以现有1565.8亩果树苗木和土地为资源进行入股,按照每亩1015元进行折资,产生原始股本391.45万元;“三河养殖合作社”以养牛、养猪、养蜂为养殖主体集群,现已改造建成占地1000平方米的养牛场一个,发展社员18人,入股资金36万元,蜜蜂养殖场、养猪场股民已达成初步意向,正在规划建设中;“三河新社运输队”发展社员31人,吸纳车辆31辆折资651万元;“三河新鑫建筑队”发展社员20人,入股资金14万元;“三河利民建材厂”发展社员33人,入股资金15万元。
“我们这几个项目主要是让老百姓在家就能够实现就业,在家就能够实现更好的照顾家庭,在家能够实现增收致富。”社区主任助理管东云表示,通过这几个抱团发展的项目,基本上涵盖了三河社区623户人,把老百姓都拉到了抱团发展的队伍当中了。
在践行“塘约道路”的基础上,三河社区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