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5-11

返乡创业闯“牛”路

作者:罗喜贵 时间:2018-05-11 阅读:223


 返乡创业闯“牛”路
 ——记秀水镇新光村“90后”返乡创业大学生李超
记者 罗喜贵

  五月初夏,秀水镇新光村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
  走进该村新越养殖专业合作社,一头头肥壮的西门塔尔牛正在养殖场内“唰唰”地抢吃着草料,一位年轻帅气的小伙子正忙着给一头头西门塔尔牛添加草料,好一派繁忙热闹的场景!
  这个年轻帅气的养牛小伙子便是秀水镇新光村返乡创业的“90后”大学生李超。
  谈起李超的创业故事,还得从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说起。
 
放弃高薪 选择回乡创业
 
  李超从小在秀水镇新光村长大,2010年7月份在贵州省兽医学校中专毕业后,便来到了海南一家大型农牧企业饲料公司做起了销售。
  在做销售的过程中,李超从不怕苦不怕累,从最初的营销业务员做起,凭着自己的勤奋与努力,他获得了公司的认可与好评,不久便走上了公司营销部经理的重要位置,还常常被公司派出学习和培训。几年下来,他便成为了公司的骨干力量。
  但李超并没有因此而坐享清福,相反,他更加勤奋了,他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刻苦专研农业,攻读相关书籍参加学历提升考试,终于在2013年获得了中国农业大学的大专毕业证书。
  此时的李超在公司里已小有名气,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掌握了饲料的配置技术,还学到了不少养殖技术,同时还享受到了公司给予的良好经济待遇,并积攒了一定资金。
  可恰好这个时候,李超却突然萌发了返乡创业的的念头。
  他经过三番五次的深思熟虑后,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公司的高薪报酬,最终选择回到了家乡秀水镇新光村搞养殖创业,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千辛万苦 创业成功
 
  李超回到新光村,便开始着手谋划带领乡亲们搞养殖创业致富的事情。
  要搞养殖,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做通乡亲们的思想工作,和乡亲们一起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
  李超是个说干就干的人,他马上挨家挨户上门走访,了解左邻右舍乡亲们的养殖意愿。通过一番走访了解后,李超的想法得到了乡亲们的大力支持,大家都很乐意和他合伙养殖。
  得到大家的支持后,李超便拿出几年的打工积蓄,还托熟人担保在信用社贷了一笔款,东拼西凑,最终凑到了60万元,在自己老家门前盖起了一个占地面积50亩、圈舍面积2000平米、办公面积200平米、蓄水池面积600立方、化粪池面积300立方、青贮饲料发酵池面积500立方、隔离舍面积50平米、储草棚面积800平米的养殖场,并于2014年1月成立了“威宁新越养殖专业合作社”,拥有成员20多户,这些成员大多为支持李超左邻右舍的乡亲。
  为了让养殖一次性成功,李超在养殖前还专门带领了几个具有管理能力的合作社成员到山东几家大型养殖场进行了考察学习,并从考察学习的养殖场里购进了一批种牛作为养殖品种改良。
  李超和社员们通过一年的辛苦努力,合作社能繁母牛达到了30多头,社员们自发养殖的能繁母牛突破了80头,另外还养了200只黑山羊,一时间,李超和社员们搞的养殖风生水起,创业算是获得了成功。
 
意外挫折 被迫再回公司上班
 
  然而,正当李超和社员们沉浸在创业成功的喜悦之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祸却悄悄降临到了李超头上。
  2015年6月,一场意外的车祸一下子让李超损失了21万,无奈之下,李超被迫卖掉了养殖场的25头优质种牛才将交通事故责任赔清。
  这场输不起的灾祸不得不让李超再次做出选择,最终他只得将养殖场托付给父亲进行管理,自己却选择回到了几年前打工的地方海南农牧饲料公司上班,挣回因灾祸损失的钱重新发展养殖。
 
创业重现生机 带领群众一起致富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2016年7月,李超终于在饲料公司积蓄到了9万多元钱,他再次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发展养殖。
  在亲戚好友的帮助下,李超向当地政府部门争取到了8万元的青年群星创业贷款,社员们凑出了16万元,自己给亲戚朋友借到了6万元,总共筹到了39万余元。筹到资金后,李超再次带领社员们到山东养殖场一次性购进了50头西门塔尔能繁母牛和2头种牛,开始了新的养殖。
  李超和社员们经过几年的共同打拼,养殖场规模逐渐得到了壮大。
  目前,养殖场养殖的西门塔尔和本地小黄牛加起来存栏数达80余头,社员们养殖的牛存栏量达130多头,同时还养殖了100多只黑山羊。
  为了让养殖规模不断壮大,李超还带领社员们在村子里流转了300多亩土地用于种植玉米和黑小麦,作为发展养殖的青储饲料。
  谈到和社员们的分红问题,李超告诉记者,他的目标是将养殖的牛发展到300头的规模,但由于目前资金匮乏,只好暂时把部分能繁母牛分出去给社员们养,自己免费给他们提供防疫和养殖技术,合伙养殖的能繁母牛下崽后的第一个小牛归社员所有,从第二个小牛开始赚得的利润平半分,这样一来,大家都很乐意跟他合伙。
  谈及未来,李超信心满满,他说:“只要养殖场不断壮大起来,周边的群众切实看到希望后,就会吸引他们加入合作社合伙养殖,到那时,养殖场就能带动越来越多的父老乡亲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