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8-05-14

美好明天一起搏

作者:岳刚 时间:2018-05-14 阅读:218


 美好明天一起搏
——羊街镇农民党员陈大刚带领残疾人养鱼致富侧记
记者 岳 刚



陈大刚在展示养殖的成品鱼


  农民如何脱贫致富,关键是要让农民“脑袋富”,口袋才会富。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威宁县委、政府的带领下,全县脱贫攻坚致富奔康的步伐不断加快,人民群众上下投身其中从中获益。
  然而,却有那么一部分群众因为身带残疾而很少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出路。为了让这部分群众跟上同步小康脱贫致富的步伐,并重拾生活的信心,羊街镇的一名党员致富带头人——陈大刚,他创办了一家以残疾人为主体的合作社。
  一个山坳,一股清泉,一段过往,让陈大刚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在羊街镇交河村创办了“后河缘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周边残疾群众开塘养鱼。
  陈大刚是羊街镇群沟村花鱼洞组人,为人诚恳,从小在河边长大的他就喜欢捞鱼摸虾。
  2016年7月,陈大刚主意已定,他来到毗邻的交河村一个叫后河的山沟里,一股山泉从山洞里一年四委昼夜不停地喷涌而出。经过认真考察,陈大刚发现这里的地理、气候环境都很适合饲养白条鱼,因为养白条鱼对于水质、氧气、饲料等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属于初级淡水鱼,繁衍速度较快,对于氧气的需求较大。
  说干就干。陈大刚当即招募了五名当地残疾群众,大家齐心协力开始修路、挖鱼塘、垒墙……每天都忙得筋疲力尽,但各项基础设施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
  2017年2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鱼塘初步成形,为了能尽快进行养殖,陈大刚购买了5万条白条鱼鱼苗放入鱼塘。
  现实印证了陈大刚的想法。“水质对白条鱼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就像人对于空气的需求是一样的,白条鱼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自来水里含有氯等,要经过晒等处理后才能使用。在养鱼的期间,要按一定的周期换水,水用的时间久了,就会存在一些杂质,要勤换水,如果时间长了,水溶解氧的能力就减弱了。”陈大刚一边指着水里机灵的白条鱼,一边向记者介绍白条鱼养殖管理经验。
  采访中,陈大刚告诉记者,投放的5万条鱼苗,现在有5千条左右已经长成了成品鱼,现已陆续上市销售,被人们奉为至宝,陈大刚还向周边县、市延伸发展了业务,拓宽销售渠道,增加经济收入。
  陈大刚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残疾人是一个有着特殊困难的弱势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我坚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鱼会越养越好,规模会不断扩大。加入我们养鱼团队的残疾人的生活也会因此发生巨大变化,下一步我打算带领20个残疾人就业,要让他们有一定的收入,早一天过上好日子。”
  党员就要当好脱贫致富带头人。陈大刚是这样说的,也是这要做的。他重复了一句:“因为入党举手宣誓的时候,就表明了对党忠诚、为党工作的决心,也是一种对党的承诺。”
  “我的眼睛在十几年前因做重活不慎受伤,落下了残疾,受伤后一直没找工作,大部分老板都不肯接收我做工。自从陈大刚的后河缘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办后,我就来参加他们的合作社长期打工,一个月有1200块钱的工资,可以贴补家用。”在合作社里务工的成常论一边给白条鱼投食,一边高兴地说。
  “如果没有大刚,我们还是在家里呆着,越坐越穷啊。是大刚建起了这个养鱼塘,让我们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虽然身体上不太方便,但我们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脱贫,虽然得比正常人付出的多,但是我们不会放弃,希望能有更多人支持,来实现我们自身价值。”身残志坚的刘永华说出了内心的真实想法,也道出了对陈大刚最诚挚的感谢。
  今年年初,陈大刚又在羊街集镇上开了一家“后河缘鱼庄”餐馆,专门经营自己养殖的白条鱼,让酷爱白条鱼的消费者的票子一张张地装进自己的口袋。
  在陈大刚的带领下,后河缘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工作里的残疾群众,数着自己亲手挣来的钱,看着已经长大可以销售了的白条鱼,高兴之余也对生活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