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冲子风生水起
作者:岳刚 马丽克 时间:2018-05-18 阅读:281
大麦冲子风生水起
——羊街镇蛇街村乡村振兴发展小记
记者 岳刚 通讯员 马丽克
初夏时节的羊街镇蛇街村,万木葱笼,满山苍翠。
蜿蜒的柏油路两旁,调减玉米后种植的马铃薯、苹果树、核桃树、烤烟等经济作物长势喜人,微风拂过,绿浪此起彼伏。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势在必行。
蛇街村正是在这样的大好形式下,全村2000余人告别了贫穷落后的日子,逐渐向小康迈进。
调农业 促短板 创收入
为了加大产业脱贫作用,示范引导群众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经济,蛇街村在党委政府的指引下,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方法新模式,为农民开辟了一条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
时下,蛇街村中药材种植基地里一派繁忙,村民们正忙着为药苗锄草、松土、施肥……
去年年底,蛇街村规划种植300亩中药材,种植完成后能产生经济效益150余万元,带动该村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112户543人增收致富。
张芬是当地村民,一直以种植粮食为主,辛苦一年最多能挣2000元,为此曾到外面务工。今年春节过后,村里成立君源合作社种植中草药后,她就一直在这里干活。“有了合作社以后,不用跑外面务工,在家门口就有活做,不仅能赚钱,学好技术后自已也能种植中药材来增收致富。”张芬如是说。
蛇街村土地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适宜发展中药材种植。该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利用流转土地的方式建设药材种植基地,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发展中药材种植,在该村下寨组按每亩450元的流转费集中向农户流转了300亩土地,让该村中药材向着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梅开举和梅开勇是亲兄弟,也是蛇街村精准扶贫户,他们也把家里的一部分土地流转给中药材合作社,哥们俩还一直在基地上务工。“每天70元工资,手上活,不累人,离家又近。”不到半年时间,两兄弟已各自在合作社打工挣得5000多元钱。
合作社负责人赵庆龙介绍,蛇街村的中药材种植模式的好处在于能够较好地解决过去产业扶持中分散种植效果不明显、管理难、示范带动效应不大的情况,更好地将专业合作社善于科技种植、生产经营管理的优势和贫困户勤劳能吃苦的长处有机结合起来,发展药材种植不仅解决了附近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而且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还大大得到了提高。
今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开展以来,蛇街村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大力实施“米改豆(土豆)”工程,共调减玉米种植面积2000亩,实施马铃薯套种苹果1800亩,种植烤烟、蔬菜200余亩。
修好通组路 托起致富梦
以前,一提起蛇街村的路,村民都苦不堪言。村外进不去,村里出不来。村里老百姓天天关注修路的事情,盼着早些修通水泥路。
谈到以前的村组道路,村民管庆举直摇头:“村民们出门仅靠一条近2米宽的黄泥路,遇到下雨,满脚黄泥。”
自全县“组组通”工程实施以来,蛇街村在如火如荼地修起了水泥路,全村规划通组路6.8公里,目前已全部硬化投入使用,极大改善了该村交通落后的局面,为全村脱贫攻坚、同步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村在全镇是率先修通组路的,400多户村民简直太高兴喽。”村主任李安龙高兴地说。“以前种植烤烟由于运输困难,买煤炭来烘烤烟叶,运费高出一大截,进地干活只有小毛路,地里的生烟叶全靠人背,实在费力。现在修好路了,干农活全靠皮卡车、电三轮运载,省力又省时。”
美丽大麦冲 休闲好去处
蛇街村是威宁57个村落入围全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项目的村寨之一,该村大麦冲湖(又叫水牛湾子)是羊街镇境内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水质优良且常年清澈,大麦冲湖四面环山,树木苍翠,山水相映,远远看去就像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群山之中。湖西部有一半岛,岛圆顶平,半山腰长满了茂密的松树,将小岛团团围住,远远望去像一只乌龟奔走。这里是人们旅游休闲的最佳去处。
下一步,待羊街镇党委政府的规划后,蛇街村将利用大麦冲湖这个纯天然“翡翠”,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按照“扶贫为本、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积极引导打造特色旅游扶贫产业集群,变“输血”为“造血”,有力带动全村农民增收致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蛇街村的振兴,关键在于村民。村民们坚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加上村民们的勤劳与奋斗,蛇街村的美好未来不再是个梦。